-
第一章茶文化概述
茶的故乡,茶文化的发祥地在中国,这是不争的事实。茶以其自然清澈之风,给世界人民带来福祉、健康、和文化享受。那么,茶是从何时成为人类的饮料,茶文化又是何时形成的呢?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告诉我们:“茶之为饮,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由此看出,早在上古时期,人们就已经利用和饮用茶了。在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茶文化在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环境中呈现不同形态,茶文化的发展也各具特色。本章我们从中国古代茶文化的发展、现代茶文化的发展、茶文化的传播、茶叶之战等几方面,带领大家领略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知识目标: 1.了解中国茶与中国历史之间的关联; 2.明确中国茶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3.通过对茶叶纷争,了解茶叶对世界的影响; 4.理解茶文化传播的内容和范围以及形式。 能力目标: 1.可以归纳总结中国茶叶历史的重要时期; 2.能够使用所学推广茶文化; 3.提升弘扬茶文化的内动力 。 素质目标: 1.以中国茶的源远流长激发民族自豪感; 2.愿意融入茶艺活动中,挖掘知识,提升自身素养。
-
●1.1古代茶文化发展
中国饮茶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深厚。在民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茶在中国百姓生活中的重要地位。那么中国茶文化是怎么发展的呢?陆羽《茶经》的问世,标志了中国茶文化的兴起。宋代茶叶空前发展,城镇茶馆林立,既形成了豪华极致的宫廷茶文化,又兴起了趣味盎然的市民茶文化,可谓是中国茶文化的鼎盛时期。明代明太主朱元璋废团茶为散茶,改变了饮茶方法;炒青的制茶工艺达到炉火纯青;茶类得到发展;可以说明代是中国茶文化又一鼎盛时期。到了清代,饮茶风气真正踏入巷陌人家,走进万户千家,成为社会普及需求。
-
●1.2现代茶文化发展
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中华茶文化从潜伏状态到喷薄而出、扑面而来,滋润了爱茶之人。经历了初兴阶段、复兴阶段、发展阶段。
1982年,在杭州成立了第一个以宏扬茶文化为宗旨的社会团体--“茶人之家”,1983年湖北成立“陆羽茶文化研究会”,1990年“中国茶人联谊会”在北京成立,1993年“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在杭州成立,1991年中国茶叶博物馆在杭州西湖乡正式开放。1998年中国国际和平茶文化交流馆建成。随着茶文化的兴起,各地茶艺馆越办越多。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已开到第十五届,全国各省各市及主产茶县分分主办“茶文化节”、“茶博会”,都以茶为载体,促进全面的经济贸易发展。同时,推动茶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紧密结合。 -
●1.3弘扬——茶文化传播
中国茶业,最初兴于巴蜀,其后向东部和南部逐次传播开来,最终遍及全国。到了唐代,又传至日本和朝鲜,16世纪后被西方引进。茶文化的传播分国内传播和国外传播两条线路。国内传播:茶马交易、茶入吐蕃、茶入回纥、茶入西夏和辽、茶入金。国外传播:茶入朝鲜半岛、茶入日本、茶入俄国、茶入欧洲。
到了现代,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和世界的交流由广度向深度发展,特别是“一带一路”的提倡,为中国茶和茶文化向世界传播开辟了新的、更广阔的市场。 -
●1.4纷争——茶叶之战
大家很难想象,温婉缥缈的茶叶能够与战争有关,事实上,中国的历史中,茶叶多次充当了战争导火线的角色。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在千百年的历史中,这样的民族融合是经历了一代又一代的战争才换得了如今的民族统一的。茶叶对少数民族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为了换区茶叶,少数民族除了经济往来,更多的是军事进攻。一千多年前,茶叶之战不仅是边疆少数民族之战,也成了封建王朝覆灭的导火线。
-
第二章茶艺与茶道
中国是茶艺的发源地,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民族具有自己的茶艺。中华茶艺是指中华民族发明创造的具有民族特色的饮茶艺术,主要包括备器、择水、取火、候汤、习茶的技艺以及品茗环境、仪容仪态、奉茶礼节、品饮情趣等。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这与提倡“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灵魂。中国茶道集宗教、哲学、美学、道德、艺术于一体,是艺术、修行、达道的结合。 知识目标: 1.掌握茶艺的基本内容,明确茶艺活动的特点和意义; 2.理解中国茶道的内涵,建立茶道基本的知识体系; 3.了解茶与养生的和谐共荣; 4.感知茶文学的魅力。 能力目标: 1.阐释清楚茶艺的概念; 2.能够连接茶道和茶艺的精神意蕴; 3.学会欣赏茶文学中的美学价值。 素质目标: 1.通过茶道的知识学习,领悟中国茶道哲学的知识魅力; 2.对茶道的综合理解,提升茶艺的行为艺术,达到修心养性。
-
●2.1茶艺
中国茶艺古已有之,它起源久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与宗教结缘。茶艺重点在“艺”,重在习茶艺术,以获得审美享受。“艺”,是指制茶、烹茶、品茶等艺茶之术。分为宫廷茶艺、文士茶艺、宗教茶艺、民俗茶艺、乌龙茶艺、绿茶茶艺、红茶茶艺、花茶茶艺……。
-
●2.2茶道
中国茶道认为:“茶是南方之嘉木”。是大自然恩赐的“珍木、灵芽”。中国茶道吸收了儒、佛、道思想精华,体现了中国茶文化的风貌。儒家以茶修德,道家以茶修心,佛家以茶修性,三家通过茶这一媒介使修身达到“道”的境界。中国茶道是东方哲学思想的具体体现。
-
第三章茶礼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很重礼节。中国人习惯以茶待客,凡来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形成了相应的饮茶礼仪。如敬茶礼、叩指礼、伸掌礼、鞠躬礼、寓意礼、行茶礼、服饰礼、操作礼等。“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民族的茶礼习俗各不相同。按照我国传统文化的习俗,无论在任何场合,敬茶与饮茶的礼仪都是不可忽视的一环。
同样,饮茶的礼仪在日本、韩国、东南亚、欧洲等诸地形成具有各自意境、形式繁复的形式。 知识目标: 1.对中国行茶礼仪的基本内容有了解; 2.了解不同国家的饮茶礼仪; 3.掌握基本茶艺的行茶礼仪。 能力目标: 1.能够在茶艺活动实践中利用茶艺礼仪; 2.对待不同国家的饮茶礼仪,做到尊重,并且带着发散的思维去利用; 3.在不同茶叶的冲泡中展现行茶礼仪的规范。 素质目标: 1.能够从内心理解茶艺礼仪,并且融入生活; 2.学礼、知礼、用礼,做中华礼仪茶。 -
●3.1茶艺的基本礼仪
茶是礼仪的使者,可融洽人际关系,在各种茶艺表演中,均有礼仪的规范。语言、行为表情、服饰是构成茶艺礼仪最基本的要素,在茶事活动中,礼仪始终贯穿其中。做到端庄的仪容、和谐的服饰、含蓄得体的动作。
-
●3.2中外茶礼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长期传统的生活方式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饮茶习俗和礼仪,无不显示各民族强烈的文化色彩。客来敬茶、以茶代酒、用茶示礼,历来都是我国各民族的饮茶之道。
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世界各地出现了形形色色的饮茶习俗,逐渐形成了全球行的茶文化。全世界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居民都喜欢饮茶,但是各国的饮茶方法并不相同,各有千秋,如日本的茶道、韩国的茶礼、英国维多利亚下午茶。 -
●3.3茶艺操作基本礼仪
茶艺表演是技术和艺术的完美结合。习茶过程中要讲究泡茶礼仪、奉茶礼仪、品茶礼仪等,每一个过程都有不同的标准,我们不可不知。习茶的过程不主张繁文缛节,但每一个关乎礼仪的动作都应该始终贯穿其中。采用含蓄、温文尔雅、谦逊、诚挚的礼仪动作。
-
第四章茶的基础知识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的国家。不但茶区的分布较广,而且茶叶的种类多样,每种茶叶在外形、香气或口感上都有细微的差别,而且造就了中国茶叶的多样风貌。本章主要介绍茶树的基本知识、茶叶的分类、茶叶的品鉴、茶叶的主要成分与健康、茶与水、茶与具等知识。 知识目标: 1.了解有关茶叶的基本知识,了解中国名茶及产茶区; 2.掌握茶树的基本认识、掌握茶叶的生产和制作过程; 3.了解茶叶科学的分类方法,以制法为基础,结合品质进行系统的分类; 4.掌握茶具的种类及其功能特征,掌握当今主要茶具的产地; 5.理解茶叶中的健康科学。 能力目标: 1.能够清晰判断中国茶叶的种类,区分不同类型的茶叶; 2.通过学习通晓茶叶的生产和制作过程,对中国名茶和产茶区有较为清晰的了解和掌握; 3.能够利用六大茶类的基本特征辨别茶叶品质; 4.初步学会根据茶叶特征,饮茶方式,选择适合的茶具储茶、泡茶和饮茶; 5.学习科学饮茶,学会利用茶叶的保健知识。 素质目标: 1.感受不同产茶区的人文特色; 2.在茶具、茶叶、水的和谐统一中探寻自然、器物、人之间的精神奥义; 3.传播科学饮茶的知识。
-
●4.1茶树
中国有着悠久的种植茶、利用茶、品饮茶的历史,世界上很多地方的茶叶种植和饮用都是从中国直接或间接传过去的。作为一名茶人我们一定要知道茶树的起源、茶树的种类、茶树的组成、茶树的生长环境等茶树基础知识。
-
●4.2茶叶的分类
我国是一个多茶类国家,茶类之丰富,茶名之繁多,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茶叶界有句行话:“茶叶学到老,茶名记不了”,便是指琳琅满目的茶叶品名。我国有四大一级茶产区——西南茶区、华南茶区、江南茶区、江北茶区;学术界以初制工艺及多酚类物质的氧化聚合程度为依据,分为六大基本茶类和再加工茶类。
-
●4.3茶叶的品鉴
生活当中,我们在选择茶叶的时候,真假茶很容易鉴别,只要我们掌握了茶叶的一些植物学特征就能明确的鉴别出是真茶还是假茶,但是茶叶好坏的鉴别则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还有长时间大量的去喝茶,树立自己对好茶的标准,才能做好游刃有余。那么如何鉴别茶叶的品质呢,我们一般用感官审评法进行鉴别。
-
●4.4茶与健康
茶为国饮,茶最早就因其具有解毒功效而被发现。经过数千年的传承,茶对人类健康有着相当重要的贡献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是茶含有那些成分?对人体的健康到底有哪些影响?如何科学地饮茶?了解这些我们才能更好的根据自身体质需要选择喝什么茶!
-
●4.5茶与水
好茶配好水,明代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中谈到:“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可见水质能直接影响茶汤品质。本节课茶与水,我们将从水的硬度、水的分类、茶与水的比例和泡茶水温四个方面来为大家讲解。
-
●4.6茶与具
“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自从茶被发现、利用以来,由于各个历史时期人们饮茶风俗的不同,以及审美情趣的进步,随之而来的饮用器具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茶具按其狭义的范围是指茶杯、茶壶、茶碗、茶盏、茶碟、茶盘等饮茶用具。中国的茶具,种类繁多,造型优美。由于制作材料、工艺和产地不同,为大家介绍陶土茶具、瓷器茶具、漆器茶具、竹木茶具、玻璃茶具和金属茶具六大类。茶具的使用,往往因地、因人和因茶而宜。
-
第五章各类茶的冲泡与茶艺表演
茶艺表演是在茶艺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通过各种茶叶冲泡技艺的形象演示,科学地、生活化地、艺术地展示泡饮过程,使人们在精心营造的优雅环境氛围中,得到美的享受和情操的熏陶。运用选茶、辩水、选具、涤器、投茶等方法、技巧,沏泡出一壶好茶汤,是整个茶艺表演的基础,学习沏泡技艺是茶艺表演的基本功。通过实践,对茶叶质量的好坏、水的选用,用水量、水温、投茶量、浸泡时间、冲泡方法等经常练习,会喝好茶,鉴别得出茶汤质量的好坏,学会品茶艺术,成为茶艺员、品茶师、出色的茶艺表演员是可以期望的。 知识目标: 1.学会六大茶类的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六大茶类中的代表茶叶的冲泡流程; 3.了解茶艺表演的形式和内容。 能力目标: 1.能够利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操作; 2.学会名优茶品的冲泡技能; 3.提升茶艺展示的美学内涵。 素质目标: 1.通过茶叶冲泡技艺的学习,能够在茶艺活动中体会茶的价值; 2.以茶艺活动展现主题意蕴,表达思想情感。
-
●5.1绿茶
绿茶属不发酵茶,根据杀青方式和最终干燥方式的不同,可分为蒸青绿茶、炒青绿茶、烘青绿茶、晒青绿茶。成品干茶呈绿色,冲泡后,茶汤浅绿或呈黄绿色,具“清汤绿叶”的特点。绿茶根据其品类的不同、品级的不同,可来用不同的冲泡方式。一般名优细嫩绿茶采用杯泡法,中档绿茶可采用盖碗冲泡,大宗绿茶可采用壶泡法。本节我们来了解绿茶及其冲泡,学习名优绿茶的茶艺表演。
-
●5.2红茶
红茶属全发酵茶类,特点是“红叶红汤”。我国红茶分为三类:“小种红茶”、“工夫红茶”、“红碎茶”。从世界范围讲,有四大高香型红茶,即“中国祁门工夫红茶”、“印度大吉岭红茶”、印度阿萨姆红茶“、斯里兰卡乌瓦红茶”。世界各地饮红茶者居多,红茶饮用广泛,其饮法也各不相同,红茶的饮法分为清饮和调饮两种方法。清饮,即茶汤中不加任何调料,使茶发挥本性固有的香气和滋味;调饮,则在茶汤中加入调料,以佐汤味,比较常见的是在红茶茶汤中加入糖、牛奶、蜂蜜、柠檬、咖啡或香槟酒等。本节我们来学习红茶的冲泡及茶艺表演。
-
●5.3青茶
青茶,亦称乌龙茶、半发酵茶,是中国六大茶类中独具鲜明特色的茶叶品类。青茶是经过采摘、萎凋、摇青、杀青、揉捻、干燥等工序后制出的茶类。青茶为中国特有的茶类,主要产于福建、广东和中国台湾三地。青茶综合了绿茶和红茶的制法,其品质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既有红茶的浓醇,又有绿茶清香,并有“绿叶红镶边”的美誉。品尝后齿颊留香,回味甘鲜。本节我们来学习青茶的冲泡及茶艺表演。
-
●5.4黑茶
黑茶又称为边销茶,因产地和工艺上的差别,有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四川边茶、广西黑茶、云南黑茶,黑茶压制的砖茶、饼茶、沱茶等紧压茶,是少数民族不可缺少的饮料。黑茶干茶色泽乌润,汤色红亮如琥珀,茶味醇厚,陈茶润滑、回干甘。可以壶泡、盖碗泡、飘逸杯泡。以壶泡为例。本节我们来学习黑茶的冲泡和茶艺表演。
-
●5.5白茶
白茶是我国特有的珍稀茶类,属于轻微发酵茶,主要插于福建的福鼎、政和、松溪、建阳等县市。白茶不炒不揉为日晒茶,总体特色“天青地白”,即色泽灰绿,叶背多白色茸毛。随着陈放,茶色灰绿转深,毫色则转银灰。陈放3-4年,还会出现淡淡的花香茶气,素有“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之说。新白茶的冲泡与绿茶基本相同,老白茶适合煮着喝,会更好的发挥其药用功效。本节我们学习白茶的冲泡及茶艺表演。
-
●5.6黄茶
黄茶属轻发酵茶类,加工工艺近似绿茶,只是在干燥过程的前或后,增加一道“闷黄”的工艺,促使其多酚叶绿素等物质部份氧化,这是形成黄茶品质特点的关键工艺。
黄茶是中国的特产,黄茶的品质特点就是“黄叶黄汤”,而湖南岳阳则是被誉为中国的黄茶之乡。黄芽茶具有“清六经之火,通七窍之灵”的保健功效。今天我们来学习黄茶的冲泡及茶艺表演。 -
●5.7再加工茶
再加工茶是将绿茶、红茶、青茶、黑茶、黄茶、白茶六大基本茶类为原料经过进一步再加工,以改变其形态、品性及功效而制成的一大类茶产品。如在绿茶中加入茉莉花进行反复窨制就形成了茉莉花茶。目前主要包括花茶、紧压茶、萃取茶、果味茶、药用保健茶、含茶饮料等。本节课我们了解再加工茶,学习茉莉花茶的茶艺表演。
-
●5.8非茶之茶-花草茶
现代许多人都热衷于喝花草茶,其主要原因是花草茶具有独特的美容护肤、养身养心的作用。营养学家认为,常喝花草茶可以调节神经,促进新陈代谢,提高机体免疫力,其中许多鲜花可以有效地淡化脸上的斑点,抑制脸上的暗疮,延缓皮肤衰老,因此花草茶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喜爱。
-
●5.9创新茶
茶叶只有拼配才会更加好喝,只有拼配才可以让人们喝到性价比最高的茶,也只有拼配才会保证茶叶的味道稳定如一。一杯茶给人的感官感受,由远及近、由视觉到味觉的顺序依次是:“汤色、香气、口感”。那么每一款融合茶,因为其本身的级别和制作的工艺不同,必定有一个最适合它:“最少投茶量,最大化浸出”的,以香气的最大化为目标的冲泡方法。通过“标准化、流程化”的精准操作,才能保证茶饮的汤色、香气、口感稳定如一。因此,在全世界任何地方,只要按照稳定统一的标准化冲泡,就可以得到最完美的的经典香气。
本节课我们来学习融合茶的“标准化、流程化”的冲泡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