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课程共有31个教学微视频,共7个章节,课程习题200余道,视频总时长达293分钟。
二、本课程共25个学时,1学分;
三、 本课程内容共分为7个模块,第一模块内容为中国陶瓷历史概论;第二模块内容为外国陶瓷历史简述;第三模块内容为中国陶瓷艺术产业发展现状;第四模块内容为互联网+下的陶瓷产业推广;第五模块内容为陶瓷设计基础练习;第六模块内容为创意产品与互联网+对接设计;第七模块内容为文化自信、文化认同与工匠精神。配套线下教材为《陶艺设计》;
四、教学计划如下:
(1)教学内容+课时
第一章、中国陶瓷历史发展概论 —— 3课时(理论3)
第二章、外国陶瓷历史简述—— 1课时(理论1)
第三章、中国陶瓷艺术产业发展现状—— 4课时(理论4)
第四章、陶瓷制作、材料、技法及实践—— 10课时(理论2、实操8)
第五章、互联网+下的陶瓷产业推广—— 2课时(理论2)
第六章、创新创业案例设计—— 4课时(理论1、实操3)
第七章、文化自信、文化认同与工匠精神——7课时(理论5、实操2)
五、授课方式介绍
课程拟采用包括APP教学、研究性参观体验、课堂实践法、学生自评法、学生互评法、教师讲评法等在内的先进教学方法,实现理论讲解、实地考察、设计操作的有机融合。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平台开展教学实践,其中陶瓷产业的教学安排到指定的陶瓷设计工坊和产业基地实地考察、现场操作体验、讲解并分析。通过师生共同调研,探讨互联网+视域下创新创业的设计构思并指导学生完成陶瓷产业开发的路径分析报告;通过课堂辅导及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教学方式推敲、深化方案及设计内容。
配合上述方法以启发提问的方式导入课程内容,注意语言的优美和感染力,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进而提出课程的课业要求。基础理论部分主要采用讲授、讲解和提问相结合的方法,“精讲多练”,注重思政与实践融合。结合参考资料,多采用直观式教学方式,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消化,并利用校外陶瓷设计工坊和校内各类设计实验室完成实践教学。强调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新型课堂教学模式。鼓励采用案例式、研讨式等教学方法,强化师生互动、因材施教,教学相长。
六、成绩评价:线上和线下融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
线上成绩是以“视频观看时长、完成测试、考试、作业情况及论坛发帖”之成绩为计算依据,各项目占比如下:
(1)视频观看占40%;
(2)作业成绩占15%(侧重思政导向);
(3)测验成绩占10%;
(4)考试成绩占15%;
(5)发帖讨论成绩占10%,普通帖子3分一个,精华帖子5分一个(注重思政融合度);
(6)测验成绩占10%(侧重思政导向);
本课程最终成绩 = 线上成绩*权重值+线下成绩*权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