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对N教学形式”,其目的是展示和发挥我院声乐系教师相互增进、相互交流,以及改变以往声乐课单一的教学模式(即“师傅带徒弟,一带到底”)的弊端,充分发挥教师各自所长和集体的智慧。在声乐系教师中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声乐教育思想。三对“N”教学形式是构成这一教育思想的重要因素之一。学院积极倡导声乐课与舞台艺术实践相融合,也即学生既依赖于舞台的艺术实践,又离不开课堂中多位教师从不同的层面对学生的指导。
叶松荣认为,“三对N教学形式”,是以“提升”与“优化”声乐教学水平为真实主旨。它既是实现学生利益的最大化,又是教学形式创意性的动力之源;既是实现教师协同授课的优质教学资源得以开放共享,又使得师师、师生的讨论意识成为可能,让他们在教学互动与探索中换发出勃勃生机。通过“三对N教学形式”,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演唱水平,增强学生舞台艺术实践的自信心,培养师生良好的合作意识;通过“三对N教学形式”,有效提高了学生对教师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比较,拓展学生对不同教师的教学示范水平的直接体验,深化学生对演唱技巧与作品的理解能力;通过“三对N教学形式”,有效提高了不同教师各自的创新意识,这既是教改课程的意义所在,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的使命所在。
准确把握声乐教改课程“三对N教学形式”的总体要求,在教学内容(曲目)安排上,立足中国优秀的声乐作品,面向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优秀声乐作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声乐教改的全过程。促进人人成才。在此思想的指导下,达到“学生通过声乐课程学习和舞台艺术实践,学习和掌握必要的声乐演唱基础知识、基本演唱技能、舞台演唱表演能力与教唱能力,以及具备丰富的情感体验与共同合作的精神”的课程目标。
福建师范大学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声乐教改课程“三对N教学形式”授课实施本、硕学生与声乐系20位教师共同参与(主讲教师组成若干小组)授课,每一组教师组合实行循环搭配,以求达到资源共享,为提高声乐教学质量做出了实质性的贡献。
[教学团队]
声乐教学团队21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5人,讲师7人,助教3人;
钢琴艺术指导2人,其中教授1人,讲师1人。
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声乐系教师有着优良的教学传统和较强的教育水准,曾培养出多位青年歌唱家和优秀声乐人才,学生中有多人次在中国音协“金钟奖”、文化部“全国声乐比赛”及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中获奖;授课教师均有着较为丰富的舞台表演经验,多位教师受邀前往国家大剧院等地参加重要演出,有多位教师出演多部中外歌剧主角,在国际国内重要赛事中获奖,在国内外赛事中担任评委,出版了声乐专著、独唱专辑及考级教材。教学团队有着较高的社会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