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法几何
画法几何
1万+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5/07
开课平台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
开课高校福州大学
开课教师卢宏群
学科专业工学机械类
开课时间2024/09/09 - 2024/12/29
课程周期16 周
开课状态已结课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1.课程背景

《画法几何》是一门研究应用投影法绘制工程图样来解决空间几何问题的理论和方法的技术基础课,是工程类相关专业的制图课程的基础,是从事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等技术人员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练习实践与上习题课结合,强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分析能力,是本课程的重点,因此,教学设计上应该给学生准备相当充足的学习时间让学生适应思维模式的转换。

本课题组采用混合式教学方法,将画法几何中的空间几何图解部分以及基本几何体截交和相贯的立体图解基础部分制作成在线教程形式,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优势,弥补传统课时不足,同时针对空间想象差异性的学生特点,让有意愿的学生,即使存在空间想象能力的先天不足,也能够有平台予以自我学习,实现最终掌握课程教学要求,从而最终实现对其空间想象能力培养的终极目标。

2.课程目标

《画法几何》课程的学习目标主要包括四项:

1)学习各种投影法(主要是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

2)能用作图方法解决空间度量问题和定位问题,掌握工程制图有关国家标准的一般规定及图样画法。

3) 培养空间几何问题的图解能力;

   4)培养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基本能力。

3.  设计原则

 1)思维切换性

在线教程部分专注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在空间和投影平面图形间的不断切换的学习特点,

 2)步骤有效性

教学上强调思维和操作的步骤,让学生通过简单的步骤操作达到空间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3)循序渐进性

按照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的形式,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实现空间点线面体向投影面投影的空间想象思维转换。

 4)重点深化

选择用典型题目结题过程实现空间思维的强化。


  4.学时分配

    《画法几何》课程授课学时为32个学时,2学分。

结合课程特点,将画法几何中的空间几何图解部分以及基本几何体截交和相贯的立体图解基础部分的理论授课共24个学时制作成MOOC/SPOC授课网络平台,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优势,实现全程在线的“翻转课堂”模式,弥补课时不足,剩余的8个学时将用于线下讲授相关规定机件表达方法及线下见面课答疑,最终达到学生培养消化空间想象力学习的最佳效果。

课程大纲
第1章 绪论
1.1画法几何概述
第2章 投影法概述及点的投影
2.1 投影法
2.2.1点的投影-点在两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
2.2.2 点的投影-换面法
2.2.3 点的投影-点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
2.2.4 求解点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例题
2.2.5 点的投影-重影点的投影
第3章 直线的投影
3.1 直线及直线上点的投影
3.2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
3.3 用直角三角形法求一般位置线实长
3.4.1 直线的一次换面
3.4.2 直线的二次换面
3.5.1 两直线的相对位置
3.5.2 平行两直线的特殊情况
3.6 直角投影定理
第3章 直线的投影 的讨论
第3章 直线的投影 测试
第4章 平面的投影
第4章 平面的投影 测试
4.1 平面的表示方法及投影特性
4.2.1 平面上取直线和点
4.2.2 平面上的投影面平行线
4.3.1平面的一次换面
4.3.2 平面的二次换面
4.4 直线的迹点和平面的迹线
第4章 平面的投影 讨论
第4章 平面的投影 测试
第5章 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关系
5.1.1 直线与平面平行
5.1.2 平面与平面平行
5.2.1 直线与平面相交--求交点
5.2.2 直线与平面相交--例解二
5.2.3 直线与平面相交--例解三
5.2.4 直线与平面相交--例解四
5.2.5 平面与平面相交---求交线
5.2.6 平面与平面相交---例解二
5.2.7 平面与平面相交---例解三
5.3.1 直线与平面垂直
5.3.2 直线与平面垂直--例解一
5.3.3 直线与平面垂直--例解二
5.3.4 平面与平面垂直
第5章 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关系 讨论
第5章 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关系 测试
第6章 空间几何问题的综合求解
6.1 综合问题分析与图解的一般步骤
6.2.1 空间几何元素定位问题-例题一
6.2.2 空间几何元素定位问题-例题二
6.3.1 空间几何元素度量问题-例题一
6.3.2 空间几何元素度量问题-例题二
6.3.3 空间几何元素度量问题-例题三
6.3.4 空间几何元素度量问题-例题四
第6章 空间几何问题的综合求解 讨论
第6章 空间几何问题的综合求解 测试
第7章 立体的投影
7.1.1立体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7.2.1 平面立体分类
7.2.2 三棱锥的投影画法及其步骤
7.2.3 平面与三棱锥截交
7.2.4 求解三棱锥面的点
7.2.5 四棱柱的投影画法及其步骤
7.2.6 求四棱柱面上的点
7.2.7 平面与四棱柱截交
7.3.1 圆柱
7.3.2 圆锥
7.3.3 圆球
7.3.4 圆环
7.4.1 截交线的定义与特性
7.4.2 截交线的空间形状
7.4.3 截交线的求解过程
7.4.4 平面与圆锥表面相交例解(一)
7.4.5 平面与圆锥表面相交例解(二)
7.4.6 平面与圆锥表面相交例解(三)
7.4.7 平面与圆柱表面相交例解(一)
7.4.8 平面与圆柱表面相交例解(二)
7.4.9 平面与圆柱表面相交例解(三)
7.4.10 平面与圆球表面相交例解(一)
7.4.11 平面与圆球表面相交例解(二)
7.4.12 平面与组合立体表面相交例解(一)
7.4.13 平面与组合立体表面相交例解(二)
7.5.1 相贯线的定义、特性和空间形状
7.5.2 相贯线的求解过程
7.5.3 平面体与平面体表面相交例解(一)
7.5.4 平面体与平面体表面相交例解(二)
7.5.5 平面体与回转体表面相交例解(一)
7.5.6 平面体与回转体表面相交例解(二)
7.5.7 圆柱与圆柱表面相交例解(一)
7.5.8 圆柱与圆柱表面相交例解(二)
7.5.9 圆柱与圆柱表面相交例解(三)
7.5.10 圆柱与圆锥表面相交例解(一)
7.5.11 圆柱与圆锥表面相交例解(二)
7.5.12 相贯线的特殊情况
7.6.1 圆柱螺旋线
7.6.2 圆柱螺旋面
7.6.3 螺旋梯
第7章 立体的投影 讨论
第7章 立体的投影 测试
第8章 组合体
8.1 组合体的基本知识
8.2.1 组合体画图步骤
8.2.2 组合体画图举例
8.3.1 读图的基本知识
8.3.2 读图的基本方法(一)
8.3.3 读图的基本方法(二)
8.3.4 读图的基本步骤
8.3.5 读图举例
第8章组合体 测试
第9章 剖视图和断面图
9.1 概述
9.2.1 全剖面图
9.2.2 半剖面图
9.2.3 局部剖面图
9.2.4 阶梯、旋转、展开剖面图
9.3.1 断面图的概述
9.3.2 断面图的种类
9.4 剖面图和断面图的规定画法
第9章 剖视图和断面图 讨论
第9章 剖视图和断面图 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