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定位与目标
《旅游英语》,是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对接高端旅游产业,主动适应行业“文旅融合、创新驱动、人文交流、绿色生态”的产业发展需求。基于涉外旅游岗位工作过程,紧紧围绕培养创新型、复合型,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总目标。拓展涉外旅游所需的英语技能,继而满足旅游行业国际化发展需求。
二、课程结构与内容
将旅游景区讲解服务等岗位标准、全国导游服务技能大赛、全国导游资格考试大纲、研学旅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评价标准融入课程,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组织教学,推行岗课赛证融通的育人模式。
联合河北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西柏坡红色胜典等龙头企业,共同设计课程内容。课程涵盖锦绣山河、旅游文化、传统工艺、智慧旅游、燕赵文化等项目,设计12个教学任务,确定50个知识点。校企合作开发闯关游戏软件等教学资源。系统设计课程思政点,培育“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提升“服务意识”,铸就“工匠精神”。
三、课程建设情况
(一)教学标准
1、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教学标准《旅游大类》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景区讲解服务规范》(GB/T G14-2011)
3、全国导游资格考试大纲
4、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二)教材选用
指定教材为“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旅游英语口语》(课程主持人为第一副主编),配套新形态资源为本在线课程的微课、动画等,内容涵盖机内服务、出入境、酒店服务、观光、购物、娱乐等典型工作过程中的英文交际。
(三)课程建设成果
《旅游英语》课程对接高端旅游产业,紧紧围绕培养创新型、复合型,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总目标,拓展涉外旅游所需的英语技能,继而满足旅游行业国际化发展需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团队将教材内容进行重构,创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提升资源水平。
1、课程资源质量提升
课程遵循职业教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由高职教育改革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和旅游业资深专家共同设计、合作开发。将旅游景区讲解服务等岗位标准、全国导游服务技能大赛、全国导游资格考试大纲、研学旅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评价标准融入课程,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组织教学,推行岗课赛证融通的育人模式。联合西柏坡红色胜典等龙头企业,共同设计课程内容。
依托智慧教室、虚拟现实数字化场景等信息化手段,建立将线下课堂教学、线上课程开发、虚拟仿真资源实训、校外研学基地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除了人工智能导游APP、语音识别软件等,开发原创单词闯关游戏软件和“VR筑梦红色展馆”智慧旅游虚拟场景。无需下载APP,只需通过扫描微信AR小程序,即可实现实物讲解、场景切换、沉浸体验、人机交互等功能。
2、三教改革成效显著
课程教学设计荣获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2019年发表专著《旅游英语实践》。课程资源配套教材《旅游英语口语》2020年获批“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围绕教学改革完成4项课题研究,发表5篇相关论文,获得7项专利。
3、服务专业职教出海
为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扎实推进“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培养更多熟悉中华传统文化、助力泰国经济发展亟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与泰国教育部职业教育委员会北部第二区职业教育中心等合作设立“燕赵丝路学院”,探索高水平国际化职业教育模式。旅游管理专业中泰国际学院成为“燕赵丝路学院”的第一家海外分校。中泰双方坚持“中文+职业技能”的培养方向,编制国际化课程标准,开始共同培养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包括本课程在内的专业课程群输出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等优质资源,提升信息化教学改革效果,助力培养掌握汉语技能、精通专业技能、熟悉中国文化、服务产业发展的国际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基于该成果目前已顺利完成第一批泰国学生的培养任务。在疫情复杂多变的局势下,促进了国际文化交流,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学校获得“中泰职业教育合作突出贡献奖”、“中泰职业教育合作示范项目”和第三批“中国-东盟高职院校特色合作项目”等多项荣誉,为驻冀院校间、京津冀地区职业院校开展人才培养协同合作与创新提供了借鉴,助力“河北模式”成为国内职业院校国际化发展的典型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