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绪章担当复兴大任 成就时代新人
本章主要介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历史方位,新时代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勤学报国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无限的机遇。学生能够领悟时代新人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以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为根本要求,通过提升自身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成为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
●0.1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本小节重点介绍新时代的特征,说明新时代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勤学报国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无限的机遇,当代大学生是民族伟大复兴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
-
●0.2新时代呼唤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本小节围绕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战略要求,告诫大学生应珍惜历史机遇,胸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肩负接续奋斗的光荣使命,坚定理想,增强本领,勇于担当,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为新时代贡献青春力量。
-
●0.3不断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
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是每一个大学生的必修课。新的时代迎接新的机遇,新的机遇带来新的挑战,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必须牢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与法律的先进性,紧跟时代步伐,掌握优秀理念,增强道德与法律意识,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做到“正心”和“修身”,打好新时代人生的攻坚战。
-
第一章领悟人生真谛 把握人生方向
本章介绍人生观的基本理论,科学认识“人的本质是什么”“人为什么活着”“人应该怎样生活”“怎样的人生才有意义”等问题,结合个人实际和社会现实,确立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保持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成就出彩人生。
-
●1.1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
本小节对“人是什么”和“人的本质是什么”等问题进行了阐述,从理论层面阐述了人生观的主要内容,使学生明确人生观的三个主要方面,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密切关系。
-
●1.2正确的人生观
本小节阐述何为正确的人生观,即应确立怎样的人生追求(人生目的)、应保持怎样的人生态度、应掌握怎样的评价人生价值的方法,及应如何把握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
-
●1.3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本小节阐述大学生应当在新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下创造有意义的人生的途径,即与历史同向、与祖国同行、与人民同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
-
第二章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本章按照“认知—选择—行动”的逻辑展开,努力在阐明理想信念基本理论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大学生牢固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中书写青春的精彩。“坚持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不可撼动的理想信念,转化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
-
●2.1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
本节探讨理想信念的内涵特征及其重要意义,通过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理解理想指引方向,信念决定成败,领会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为选择科学正确的理想信念打下坚实基础。
-
●2.2坚定信仰信念信心
本节通过讨论选择信仰的标准,努力引导大学生将对理想信念的思考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有了科学理论的武装,自觉“树立与这个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并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
●2.3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本节着力引导大学生“勇于担当这个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励志勤学、刻苦磨炼,在激情奋斗中绽放青春光芒、健康成长进步。”
-
第三章继承优良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纽带,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当代大学生担当着民族复兴的时代使命,要努力做忠诚的爱国者和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用实际行动展现出中国精神的青春风采。
-
●3.1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中华民族能够在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拥有孕育于中华民族悠久辉煌历史文化之中的伟大的中国精神。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中国精神作为兴国强国之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
-
●3.2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
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青年大学生要深入了解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掌握新时代的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自觉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
-
●3.3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
改革创新是当代中国最突出、最鲜明的特点。大学生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做改革创新的生力军,在改革创新的实践中奉献祖国、服务人民、实现价值,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强大动力。
-
第四章明确价值要求 践行价值准则
本章介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背景及基本内容,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明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
●4.1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本小节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分三个层面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要义。
-
●4.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显著特征
本小节阐述我们坚定核心价值观自信的重要依据,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厚的历史底蕴、坚实的现实基础和强大的道义力量。
-
●4.3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本小节阐述青年大学生应该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理解,并增强践行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
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道德品质
本章的主题是道德观和道德素质,从道德的基本理论出发,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自觉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国革命道德,积极吸收借鉴人类优秀道德成果,遵守公民道德准则,在投向崇德向善的实践中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品质。
-
●5.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本小节从理论上要探讨什么是道德?道德的本质是什么?它是怎样起源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历史发展过程?道德有哪些功能和作用?这些基本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思考道德问题,解释生活中的道德现象。
-
●5.2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
本小节我们要学习古今中外丰富的道德资源,传承中华美德,弘扬中国革命道德,同时以开放的胸怀和视野吸收借鉴人类文明的有益道德成果,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道德的认识。
-
●5.3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
本小节我们要学习社会主义道德,社会主义道德是以为人民服务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我们要在弘扬社会主义道德的过程中,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努力提高个人品德修养。
-
第六章学习法治思想 提升法治素养
本章主要介绍了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和运行规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治体系、法治道路和法治思维,最后落实到行动上,引导大学生准确把握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内涵,了解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从而提升学生的法治素养,妥善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和各种矛盾。
-
●6.1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
本小节首先从三方面分析了法律的含义,从而给出了法律的定义,并分不同阶级类型介绍了法律的历史发展,进而从三方面阐述了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帮助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最后,以我国《反家庭暴力法》为例,讲解了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的四个环节,让学生从真实的法律文本和司法案例中体会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
-
●6.2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本结主要介绍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形成、内容和意义。通过理论讲授,详细的分析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原则的含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
●6.3维护宪法权威
本小节通过访谈的形式,回顾了党领导的宪法建设史,介绍了2018年宪法修正案的基本内容,讲解了宪法的至上地位和基本原则,使学生充分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
●6.4自觉尊法守法用法
本节结合生活中的真实案例,通过与其他思维方式的对比,让学生能全面把握法治思维的四层含义。通过访谈的形式,结合身边的案例,详细分析了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概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深刻的理解和把握权利与义务。结合大学生生活中碰到的各种法律问题,详细讲述了人格尊严权的五个方面,帮助大学生正确处理学习与生活中的相关法律问题。通过对一则招聘广告的分析,讲述了劳动权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在未来的求职道路中,敢于侵权行为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