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绪章担当复兴大任 成就时代新人
大学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战略要求。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是为大学生做好时代新人提供指南的一门课程。
-
●0.1我们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新时代是我们理解当前所处历史方位的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青年一代承载着实现伟大梦想的使命和责任。
-
●0.2时代新人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
大学生要做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在两个方面下功夫:一是要有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意识,二是要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
-
第一章领悟人生真谛 把握人生方向
怎样才能不虚度人生,这是萦绕在每一位大学生心头的青春之问。面对世界的深刻复杂变化,面对信息时代各种思潮的相互激荡,面对纷繁多样的社会现象,面对学业、情感、职业选择等多方面的考量,大学生要学会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人生观是人们关于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人生问题的总观点和总看法。人生观决定着人生道路的方向,也决定着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用什么样的方式对待实际生活。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的关键时期,青年大学生要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原理思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深入思考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问题,不断用真善美来雕琢自己,抵制错误的人生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国家发展进步、人民伟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自觉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实践中创造价值,用美好的青春书写无愧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人生华章。
-
●1.1正确认识人的本质
思考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首先需要对“人是什么”和“人的本质是什么”等问题有科学的认识。在中外思想史上,许多思想家对“人是什么”曾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过自己的见解,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思想资料。但没有真正揭示人的本质。对人的认识,核心在于认识人的本质。到了19世纪中叶,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揭开了人类社会历史本质之谜,他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们正是在这种客观的、不断变化的社会关系中塑造自我,成为真正现实的、具有个性特征的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社会关系不是固定不变的,所以,人的本质也不是永恒的。是要随着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而处于不断的变化、深化和发展之中。
-
●1.2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人生观的主要内容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了什么活着,人生态度回答人应当如何活着,人生价值回答什么样的人生才有价值。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统一为一个有机整体。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精神状态。人生价值是指人的生命及其实践活动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
●1.3人生价值的评价与实现
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生的社会价值。评价人生价值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实践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促进了历史的进步。客观、公正、准确地评价社会成员人生价值的大小,除了要掌握科学的标准外,还需要掌握恰当的评价方法: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任何人都只能在一定的主客观条件下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正确把握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至关重要: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主客观条件出发,不断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和本领。
-
●1.4高尚的人生追求与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在各式各样的关于人生目的的思想中,高尚的人生目的总是与奋斗奉献联系在一起。大学生只有把自己的人生目的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联系在一起时,才能自觉自愿地把自己的一生奉献于利国利民的事业。“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思想以其科学而高尚的品质,代表了人类社会迄今最先进的人生追求。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人生追求,以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基本观点为理论基础,指明了人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应确立的人生目标和方向。没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再崇高的人生目标也难以真正实现。走好人生之路,需要大学生正确认识、处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保持认真务实、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
●1.5辩证对待人生矛盾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大学生的人生成长之路还很长,未来前进途中,有平川也有高山,有缓流也有险滩,有丽日也有风雨,有喜悦也有哀伤。大学生要科学认识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勇敢面对和正确处理各种人生矛盾。第一,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奋斗者是精神最为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第二,树立正确的得失观。不要拘泥于个人利益的得失,不要满足一时的得,不要惧怕一时的失。第三,树立正确的苦乐观。苦与乐既对立又统一,又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第四,树立正确的顺逆观。第五,顺势而快上,乘风而勇进,这是身处顺境的学问,是善于抓住机遇不断丰富与完善自己的途径;处低谷而力争,受磨难而奋进,这是身处逆境的学问,是将压力变成动力之所为。第六,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大学生要牢固树立生命可贵的意识,倍加爱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理性面对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努力使自己的生命绽放人生应有的光彩。
-
第二章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理想信念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是人精神上的“钙”。科学的理想信念,既是指引人们穿越迷雾、辨识航向的灯塔,也是激励人们乘风破浪、搏击沧海的风帆。大学生坚定科学信仰,追求远大理想,在为实现中国时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是自身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也是国家和人民的殷切期盼。
-
●2.1坚定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人生发展的内在动力。在大学期间,大学生不仅要提高知识水平,增强实践才干,更要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
-
●2.2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长期探索的历史选择,也是由马克思主义严密的科学体系、鲜明的阶级立场和巨大的实践指导作用决定的。
-
●2.3崇高的理想信念
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的远大理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向着远大理想所进行的实实在在的努力。
-
●2.4科学把握理想与现实的辩证统一
理想不等于现实,理想的实现往往要通过一条并不平坦的曲折之路,有赖于脚踏实地、持之以恒的奋斗。实践,只有实践,才是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
第三章继承优良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构成中国精神的基本内容,这一精神的实质是当代大学生要担当民族复兴的时代使命、做忠诚的爱国者和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必须要掌握的内容。
-
●3.1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中国精神作为兴国强国之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
-
●3.2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揭示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体现的是每个人应当自觉履行的责任和义务,包含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和爱自己的国家四个方面。
-
●3.3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
弘扬新时代的爱国主义,团结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要求大学生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统一,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
-
●3.4做改革创新的生力军
新时代的大学生置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之中,应当以时代使命为己任,把握时代脉搏,迎接时代挑战,增强创新创造的本领,勇做改革创新的实践者。
-
第四章明确价值要求 践行价值准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大学生要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和科学内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成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积极、最活跃、最充分的青年先进代表。
-
●4.1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有效整合我国社会意识、凝聚社会价值共识、解决和化解社会矛盾、聚合磅礴之力的重大举措,是保证我国经济社会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支撑,意义重大而深远。
-
●4.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是对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等重大问题的深刻解答。
-
●4.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
任何一种价值观都不可能凭空产生,总是有其特定的历史底色和精神脉络。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深深地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历史底蕴的集中体现。
-
●4.4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青年的价值取向,既关系着自己的健康成长成才,又决定着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青年是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在全社会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大学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
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道德品质
大学时期是个体道德意识形成和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形成的道德观念对大学生一生影响很大。通过学习道德的基本理论,树立正确的道德观,自觉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国革命道德,积极吸收借鉴人类优秀道德成果,遵守公民道德准则,在投身崇德向善的实践中不断提高道德品质,从而促进大学生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
-
●5.1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
道德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道德在人类社会中居于特别重要的地位,具有特殊的功能和作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是人类道德发展史上的一种崭新类型的道德,是对人类道德传统的批判与继承,并必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实践的发展而与时俱进。
-
●5.2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中华传统美德作为中国传统道德的精华部分,为今天的道德建设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要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传承和发扬中国革命道德,是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应有之义,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客观需要,也是激励大学生锤炼优良道德品质的必然要求。
-
●5.3发扬中国革命道德
讲述了中国革命道德的形成与发展,指出中国革命道德是对中华传统美德的延续和发展。传承和发扬中国革命道德是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应有之义。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第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第三,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第四,树立社会新风、建立新型人际关系。并论述了中国革命道德的当代价值。
-
●5.4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
讲述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原则在培养全体人民的道德品质、提高全社会的道德素质、提升整个社会的文明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讲解为什么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从而为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道德、锤炼道德品质提供理论支撑。
-
●5.5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讲解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是人们在网络生活中为了维护正常的网络公共秩序需要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是社会公德在网络空间的运用和扩展。简要说明网络生活中有哪些道德要求,促进大学生遵守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成为营造清朗网络空间的正能量。
-
●5.6弘扬家庭美德
讲解家庭美德。通过对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恋爱中的道德规范及树立正确的恋爱观的讲授,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复杂的感情和人际关系,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顺利成才。
-
第六章学习法治思想 提升法治素养
本章学习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和运行机制,整体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治体系和法治道路的精髓,培养法治思维,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以实际行动带动全社会崇德向善,努力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
●6.1法律及其历史发展
学习法律的含义及其历史发展,了解人类历史上的法律类型,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实质。
-
●6.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
学习社会主义法律,在理解法律及其历史发展的基础上,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和运行机制,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的发展规律和时代价值,不断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
●6.3为什么说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
学习我国宪法的基本知识,理解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的核心地位,掌握宪法的主要内容。
-
●6.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核心要义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容。
-
●6.5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通过学习,让学生弄清楚一个重要问题:我们要走的法治道路,是中国特色的法治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性质和方向,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法治领域的具体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正确道路。要走好这一道路,就必须做到五个坚持。
-
●6.6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
法治思维的内涵丰富、外延宽广,主要表现为价值取向和规则意识两个方面。价值取向是指如何看待和对待法律,规则意识是指如何用法律看待和对待自身。法治思维主要包括法律至上、权力制约、公平正义、权利保障、正当程序等内容,通过本节学习,让学生明确法治思维内容,培养法治思维。
-
●6.7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
只有尊重法律权威,才会维护法律权威。尊重法律权威,既要尊重一般法律的权威,更要尊重宪法至上的权威。大学生要培养法治思维,关键是要深刻认识尊重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重要意义,以实际行动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
●6.8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
权利和义务是人们经常遇到的现实问题,权利和义务也是社会关系的核心部分。通过本节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同时承担相应的义务;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平等的,任何人不得享有法外特权;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不允许任何人只享受法律权利,不履行法律义务;任何公民都是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的统一体,并把自己依法履行义务作为他人依法享受权利的实现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