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配置
1万+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5/25
开课平台智慧树
开课高校浙江理工大学
开课教师周景崇刘滨谊申丽娟刘进华
学科专业农学植物生产类
开课时间2025/01/21 - 2025/07/20
课程周期26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为设计学环境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基础课。在当今美丽中国、未来乡村与城乡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其主旨传授园林植物识别和设计实践应用的知识。在本课程中,协助学生了解植物形态及生态习性,解读植物功能,理解植物造景的基本理论和表现手法,快速掌握植物配置的原则、设计形式和艺术手法等,熟练运用科学性与艺术性兼具的植物景观设计等方法。
课程大纲

在线教程

章节简介教学计划
绪论
登录后可预览视频
中国植物种质资源特点
植物的进化与种类
周景崇
园林景观植被分类及主要类型
周景崇
世界造园艺术的三大体系
周景崇
植物造景与植物文化
中国园林植物与文化思想构建
周景崇
古典园林的植物造景与中国文化
周景崇
外国古典园林与植物景观
法国园林的植物设计——以勒诺特尔为例
周景崇
日本园林与植物配置
周景崇
观赏生态与生境类型
草本花卉类
草本花卉类(露地花卉/温室花卉)(上)
刘进华
草本花卉类(露地花卉/温室花卉)(下)
刘进华
草坪与地被植物
刘进华
观赏树木类
观赏树木类(上)
刘进华
观赏树木类(下)
刘进华
植物造景及美学功能
观赏植物的色彩美
花的色彩
申丽娟
叶的色彩
申丽娟
枝的色彩
申丽娟
果的色彩
申丽娟
植物色彩应用
申丽娟
观赏植物的形态美
枝的形态
申丽娟
花的形态
申丽娟
叶的形态
申丽娟
观赏植物的香味美
芳香植物的应用
申丽娟
芳香植物的分类及功能
申丽娟
西溪花朝节植物认知教学
申丽娟
植物造景及建造功能
植物空间构成
申丽娟
植物空间形式
申丽娟
植物其他建造功能
申丽娟
植物造景及环境功能
森林碳汇与蚂蚁森林
申丽娟
虎跑泉水有点“甜”
申丽娟
三北防护林和退耕还林工程
申丽娟
植物配置与造景艺术
水体植物景观塑造
水体植物景观塑造特点
刘进华
水体景观植物的选择要求与配置
刘进华
道路植物景观塑造
道路植物景观塑造特点
刘进华
道路景观植物的选择与配置
刘进华
建筑及小品植物景观塑造
建筑及小品植物景观塑造特点
刘进华
建筑及小品景观植物选择与配置
刘进华
花卉造型艺术
花卉造型艺术分类及特点
刘进华
花坛
刘进华
花境
刘进华
容器花饰
刘进华
容器花饰种植设计实践
花箱1
张惠子、陈心怡 组
花箱2
张雨萌、杨竣淇、梅佳怡 组
花箱3
喻文雄、欧阳振林 组
花箱4
范乐缘、刘斐然 组
花箱5
刘清妍、罗琪嵘、李雅婷、潘福佳 组
花箱6
余宜桦、胡梦蝶 组
未来植物与时尚美学
植物环境与生活康养
公共健康与植物康养
周景崇
城乡环境与药用园艺
周景崇
未来的植物设计
梦幻植物与城市环境
周景崇
智慧植物设计与观赏体验
周景崇
  • 第一章绪论

    植物种质资源在极其复杂的变化过程中,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形成今天复杂多样的植物世界。植被是地球健康状况的重要表征,在生态系统中占据关键地位。中国的植物种类丰富,几乎包括了世界上除极地冻原以外所有主要植被类型,并有高原高寒植被。中国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其中就是基于中国丰富的景观植被类型。在世界三大造园体系中,各自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利用植物的手段与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各自底蕴深厚的植物造景与植物文化。

  • 1.1中国植物种质资源特点

    植物起源分为菌藻植物时代、蕨类植物时代、裸子植物时代、被子植物时代,几经巨大而又极其复杂的过程,由无生命力到有生命力,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才出现了今日形形色色的植物界。植物自身是聪明的,为了保种、繁衍、播迁及传递基因,各自施展聪明才智,各出奇招地制造果实与种子,其设计之精巧与实用令人叹为观止。正因为基于中国丰富多样的植物种植资源,才造就了中国园林植物配置的高超艺术与技巧,成就了世界园林之母的重要源泉。

  • 1.2世界造园艺术的三大体系

    世界造园体系分为中国体系、西亚体系、欧洲体系。其中中国古代园林是东亚园林的重要代表,也是鼎足世界园林体系的重要分支。中国的造园活动最早始见于3000年前的殷商时代,囿、圃、苑、园等字词反映了中国园林演变的基本历程。囿是中国园林最早的雏形,为蓄养禽兽,种植刍秣,狩猎游乐以及最早进行农林生产与种植试验实践的早期基地。秦汉时期,早期农业园林类型中出现了“苑”这类新型园林类型,历经魏晋南北朝、唐等朝,至宋一代,文人园林已独成体系,并综合了建筑、植物、文学、绘画等于一体的综合艺术门类,深刻影响了9世纪以来的西亚与欧洲地区。西亚体系主要是指古巴比伦、古埃及、古波斯的园林,采取方直的规划、齐正的栽植和规则的水渠,园林风貌较为严整,后来这一手法为阿拉伯人所继承,成为伊斯兰园林的主要传统。主要代表如古巴比伦空中花园、古埃及私家花园、古波斯天堂园等。欧洲造园体系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早期较多地吸收了西亚风格,中后期又吸收了东方自然主义的特点,互相借鉴,互相渗透,最后形成以笛卡尔与勒诺特尔为主的“规整和有序”的园林艺术特色。主要代表如意大利、法国、英国的传统园林等,19-20世纪,萌生并形成了无国界的现代造园体系。尤其是20世纪以来,各种社会、文化、艺术和科学的思想逐渐影响到风景园林领域,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艺术领域的各种流派层出不穷。科学与艺术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园林景观设计的思想更加广阔,手法更加多样,现代景观设计学的实践领域越来越广阔,将环境设计、场地规划、城镇规划、区域景观规划、公园与休闲区规划、生态规划与设计、技能训练,新材料、新工艺以及地理信息系统(GIS)、计算机辅助设计等等都包含其中。形成了现当代设计学科中建筑学、景观设计(风景园林)和城市规划设计三者并立的重要现象。

  • 1.3植物造景与植物文化

    中国古代园艺理论萌生于先秦早期的农事实践中,其后经历了汉唐、两宋、明清三个高峰时期。本节课试从古代浩瀚的农业典籍的时序梳理中,展开对古代园林植物种植与文化观念的追溯,从实践时序与观念因循两个维度上,总结植物造园的文化观点。

  • 1.4外国古典园林与植物景观

    欧洲三大园林体系之一的法国园林体系风格,主要以17世纪法国古典园林为代表。古典主义突出轴线,强调对称,注重比例,讲究主从关系,其代表人物是法国造园大师勒·诺特尔(Le·Nôtre )。勒·诺特尔式园林的出现,标志着法国园林艺术的成熟和真正的古典主义园林时代的到来。而日式庭园是依循日本神道、佛教或禅宗中自然与人的关系之哲学所创造的庭园。普遍具有简约、不对称设计等特色。日式庭园是以自然为素材构建的室外艺术或空间艺术,以常绿树、红叶树、整形灌木、苔草等为主要元素, 创造独特的日本园林植物景观。在此空间艺术中包含了各种各样的思想和意匠,日式庭园即是把这些思想和意匠融为一体的综合艺术。

  • 第二章观赏生态与生境类型

    据说世界上已发现的绿色植物共有50万余种,其中开花植物27万余种,在这20多万种植物中,被用于观赏的约有4000种,大量栽培的约有2000多种,如此繁多的植物种类,怎样对其进行认知呢?着眼于应用的方便,我们将观赏植物分为草本花卉类、草坪与地被植物类、观赏树木三大类别,分别对三类植物作简单的界定,并介绍代表性的植物种类。

  • 2.1草本花卉类

    草本花卉依据生活型和生态习性,可以分为露地花卉类和温室花卉类,根据露地花卉的生活史,又可以把露地花卉分为一年生花卉、二年生花卉、多年生花卉、水生花卉、岩生花卉几大类别,在这里,将介绍它们的基本概念及代表性的植物种类。

  • 2.2草坪与地被植物

    可以用作草坪和地被的植物种类很多,草坪和地被也是园林景观中地面最重要的表达元素之一,本节将对草坪和地被植物的类型、生长特性、常见的种类进行介绍。

  • 2.3观赏树木类

    观赏树木是园林景观中最重要的植物素材,在这里,将从观赏树木的生长类型、观赏特性、园林绿化用途、对环境因子适应能力四个层面分别介绍其分类和典型的代表植物。

  • 第三章植物造景及美学功能

    观赏植物千姿百态,具有很多方面的美学特征,如树形,干形,枝形、枝色,叶形、叶色,花形、花色、花序、花香,果形、果色、果香。有的以花或叶的色彩迷人;有的以枝干的姿态取胜;有的以植物的香味引人关注;有些植物还具有某种象征意义。 在本章,将从植物的色彩美、形态美、香味美、意境美四个方面引导大家认识植物的美。

  • 3.1观赏植物的色彩美

    植物的色彩非常丰富,除了以绿色为基调色外,很多植物的花、叶、果、枝干等都有炫目的色彩。在本节,将给大家介绍植物的花色、叶色、枝色、果色之美,以及如何在景观中体现植物色彩之美。

  • 3.2观赏植物的形态美

    植物的形态美是指植物的形状和姿态美,观赏植物千姿百态,会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受和情感体验。在本节将通过对植物的枝干形、花形、花序、叶形的剖析来给大家讲述植物的形状与姿态之美。

  • 3.3观赏植物的香味美

    很多观赏植物的花、叶、果、枝干等都会分泌香气,香味是“植物之灵魂”,在园林植物的观赏特征中最具特色。芳香植物有姿态、有韵味、有意境,是园林“绿化”、“美化”、“香化”的重要材料。在本节,将给大家讲述芳香植物的种类及功能,以及如何在景观中体现植物香味之美。

  • 3.4西溪花朝节植物认知教学

    植物认知是植物配置课程学习的核心内容之一。掌握常用园林植物的观赏特征、生态特征,文化内涵,提高植物认知能力,才能在景观空间中合理的组织运用这些植物素材,才能塑造具有“生境、画境、意境”之美的植物景观。在本节中,带大家现场参观考察了杭州西溪湿地花朝节,重点介绍了木本绣球、琼花、白木香、紫藤、山楂以及几种杜鹃花科植物和浙八味中草药植物。

  • 第四章植物造景及建造功能

    植物作为景观空间的一个要素,其大小、形态、色彩、质地、季相富于变化,我们不仅可以利用植物本身的这些自然特征,构成各种各样的自然空间,而且还可以根据园林中各种功能的需要,将植物与小品、山石、地形等结合,创造出丰富多变的植物空间类型。在本章,将分别给大家讲述植物空间的五种形式,植物如何与地形、建筑等景观要素共同构成空间,以及植物的障景和控制私密功能。

  • 4.1植物空间构成

    植物材料的形态、大小、色彩、质地富于变化,它们可以构成类似于建筑空间的地平面、垂直面以及顶平面,从而形成各种不同形式的植物空间。在本节,将给大家分析植物如何基于自身的特点来构成植物空间的地平面、垂直面和顶平面。

  • 4.2植物空间形式

    构筑植物空间的植物材料,比如草坪、树丛、绿篱、遮荫树、藤架等,其形态、尺度、大小、枝叶紧密程度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可以形成各种不同形式的植物空间。在本节,将给大家分别介绍五种不同的植物空间形式,以及植物如何与地形、建筑等景观要素共同构成空间。

  • 4.3植物其他建造功能

    植物还具有障景和私密控制等建造功能。植物障景是指利用植物材料阻挡或者引导人们的视线,将所需的美景收于眼中,而将俗物障之于视线以外的屏障景物。植物的私密控制是指利用植物材料屏蔽视线的作用,对明确的某处区域进行围合,以形成不同私密程度的控制。在本节,将给大家讲述如何运用植物材料形成障景以及不同程度的私密控制。

  • 第五章植物造景及环境功能

    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还有助于改善小气候,美化人类生活环境。在我国把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的重大战略决策背景下,我们要积极响应国家提出的生态碳汇能力提升目标,加强植树造林,进一步推进发挥植物的环境功能。在本章,将通过六个方面给大家介绍植物的环境保护功能。

  • 5.1森林碳汇与蚂蚁森林

    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造成全球变暖这一气候问题。应对这一问题,中国明确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达成碳达峰、碳中和的主要方法,一是碳封存;二是碳抵消。在本节,将通过蚂蚁森林这一项目,给大家讲述森林碳汇和植物的环境功能。

  • 5.2虎跑泉水有点“甜”

    植物可以改善环境中空气和水体的品质,有助于调节小气候环境。在本节,将给大家讲述植物的制氧、空气净化、水体净化和气候调节作用。

  • 5.3三北防护林和退耕还林工程

    风经过森林或树林后,经由树干、枝叶的阻挡和摩擦消耗,速度会明显减弱。植物的枯枝落叶,树冠、根系能吸收截留雨水,防止水土流失。在本节,将通过国家的三北防护林和退耕还林工程,给大家讲述植物的防止风沙、涵养水源作用。

  • 第六章植物配置与造景艺术

    植物在景观中不仅以展现自身个体、群体美的形式出现,更多情况下,植物又与水体、道路、建筑及小品等造景元素配合,使这些无生命的要素“得草木而华”,使水体更灵动、道路更幽邃、建筑更融和、小品更鲜活!

  • 6.1水体植物景观塑造

    园林中各类水体,无论其在园林中是主景、配景或小景,无一不借助植物来丰富水体的景观。植物能够为水景带来生命与生机,柔化水体的边缘,植物的姿态、倒影、天际线等, 都为水体添加了色彩,增强水体的美感。淡绿透明的水色,简洁平坦的水面是各类园林植物的天然背景,与绿叶相调和,与艳丽的鲜花相对比,相映成趣。

  • 6.2道路植物景观塑造

    通过运用不同植物以及各种植物种植形式的营造,可以对道路空间进行有序、生动而虚实结合的分割;统一协调风格迥异的街道立面;构造富有韵律变化的视觉廊道;还可以结合植物材料本身的形态美、色彩美、季相美与风韵美,增加道路空间的可识别性,渲染艺术氛围、彰显文化内涵、体现地域特色。 在崇尚自然的中国传统园林规划设计总体思想中,园路设计强调的是与路旁的景物结合,其中尤其以植物景观为胜。 配植植物时,一般应打破在路旁栽种整齐行道树的概念,可采用乔木、灌木、花卉、草皮等复层自然式栽植方式,这些植物与路缘的距离可远可近,相互之间可疏可密。做到宜树则树,宜花则花,高低因借,不拘一格。

  • 6.3建筑及小品植物景观塑造

    植物与建筑的组合是自然美和人工美的结合,一方面,植物因其本身丰富的自然色彩、柔和多变的线条和轮廓、优美的姿态及风韵,为建筑增添了美感,同时植物的季相美为建筑带来生动活泼而具有季节变化的感染力,使之与环境更为协调;而植物对建筑的防风、庇荫的功能更是其他非生物材料所难以代替的。另一方面,各类建筑又为植物的应用提供了背景和场所。 植物与小品的配置,主要是利用植物在造型,线条、色彩、季相等方面的独特优势,遮挡或缓和园林小品生硬的线条,丰富园林小品的色彩,赋予小品以时间和空间的季相感。当在小品周围种植某些有特定意义的植物时,植物所具有的精神内涵,又能深化小品表达的主题思想,使景观意境深远,增强园林小品的艺术效果,提升其使用价值。

  • 6.4花卉造型艺术

    花卉是园林中绿化、美化、彩化、香化的重要材料。花卉能给人们创造一个幽美、清新、舒适的工作、生活和休息的环境,给人以美的享受,陶冶人的情操,增进人们的身心健康。它可以用作盆栽和地植。盆栽装饰厅堂,布置会场、点缀房间。地栽布置花坛、花境等。强调出入口和广场的构图中心,点缀建筑物、道路两旁、拐角和林缘,在烘托气氛、丰富景观方面有它独特的效果。花卉还多应用于各种重大节日、各类展览会和各种会议的装饰和布置,增添欢快和喜庆的气氛。

  • 6.5容器花饰种植设计实践

    容器花饰种植设计实践

  • 第七章未来植物与时尚美学

    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健康中国”的重要战略,对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建设健康环境,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进行全面指导。 这些重要的策略高度契合了“健康中国战略”的内涵。植物用来改善居住环境,舒缓心理情绪已经成为未来城乡环境设计重要的发展趋势。如何利用各类植物促进身心康复,提高生活质量?用自然植物来作为改变城乡环境、提高康养效果以及治疗病人的科技创新项目,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的重视。本章基于园艺植物对环境、人的作用进行讲解,分析在未来生活中的各种创新植物设计的形式与方法,结合城乡景观、医疗、康养以及食用植物产业等,探讨五光十色的植物创新为未来生活带来的重要变化。

  • 7.1植物环境与生活康养

    目前公共健康与植物康养最热的当属“园艺疗法”,这是利用森林里的植物光合作用释放出来的负离子,起到调节中枢神经、降低血压、促进内分泌功能等作用,从而提高人体免疫力,实现增进身心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目标的一种替代疗法。园艺植物和环境对于人的作用主要基于五感:即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国家及省市陆续出台了系列政策,大力支持医疗健康旅游产业发展,创新驱动,跨界融合,全面升级,将产业模式延伸带动康养产业的展示、培育、体验,带动中草药种植、观赏、加工等产业发展。

  • 7.2未来的植物设计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混合现实、绿色生物制造等技术的急速发展,未来植物发展已进入以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为特征的新常态阶段。植物配置与城乡环境也在向新时代转变,各类植物工厂、现代智慧植物园进入研发高级阶段。智慧景观与未来植物成为当下的一个新潮流。在智慧景观中运用现代数字技术、生物智造技术,让植物配置与数字技术结合,形成数字植物的集合概念。数字景观方法与技术可以助力风景园林、植物配置设计、场景营建与管控全过程,让植物的规划设计方案的生成更具科学性与理性,未来城市的植物应用更加科学合理。

  • 开始学习
  • 第一章  作业测试
    第一章 绪论

    1.1 中国植物种质资源特点

    1.2 世界造园艺术的三大体系

    1.3 植物造景与植物文化

    1.4 外国古典园林与植物景观

    视频数7
  • 第二章  作业测试
    第二章 观赏生态与生境类型

    2.1 草本花卉类

    2.2 草坪与地被植物

    2.3 观赏树木类

    视频数5
  • 第三章  作业测试
    第三章 植物造景及美学功能

    3.1 观赏植物的色彩美

    3.2 观赏植物的形态美

    3.3 观赏植物的香味美

    3.4 西溪花朝节植物认知教学

    视频数11
  • 第四章  作业测试
    第四章 植物造景及建造功能

    4.1 植物空间构成

    4.2 植物空间形式

    4.3 植物其他建造功能

    视频数3
  • 第五章  作业测试
    第五章 植物造景及环境功能

    5.1 森林碳汇与蚂蚁森林

    5.2 虎跑泉水有点“甜”

    5.3 三北防护林和退耕还林工程

    视频数3
  • 第六章  作业测试
    第六章 植物配置与造景艺术

    6.1 水体植物景观塑造

    6.2 道路植物景观塑造

    6.3 建筑及小品植物景观塑造

    6.4 花卉造型艺术

    6.5 容器花饰种植设计实践

    视频数16
  • 第七章  作业测试
    第七章 未来植物与时尚美学

    7.1 植物环境与生活康养

    7.2 未来的植物设计

    视频数4
  • 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