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绪章课程简介
介绍课程的背景及大纲
-
●0.1课程简介
介绍课程的背景及大纲
-
第一章心理文化学:源流、方法与核心
讲解心理文化学经历了“文化与人格学派”、国民性研究、许烺光的心理人类学几个阶段。研究文化遵循文化相对性原则。心理文化学的两个核心概念是“心理社会均衡体”与“基本人际状态”,一套原理是“心理社会均衡(PSH)原理”。
-
●1.1什么是文化、文明
文化、文明的定义和二者的区别
-
●1.2什么是文化的相对性原则
看待文化适合用相对性原则,不能简单做出好坏优劣的判断。
-
●1.3什么是文化心理学
心理文化学简介:“文化与人格学派”、“国民性研究”、“心理人类学”
-
●1.4心理社会均衡体
介绍心理文化的核心概念之一:“心理社会均衡体”
-
●1.5基本人际状态与PSH原理
心理文化学另一核心概概念:“基本人际状态”。什么是PSH原理。
-
●1.6基本人际状态的类型
基本人际状态的类别
-
●1.7 基本人际状态有生物基础吗
基本人际状态的生物学基础
-
第二章华人的亲属集团
本章讲解华人基本人际状态——伦人,华人生命包的构成特点与动态均衡模型。华人亲属集团的特点及其对次级集团、对华人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
●2.1华人的基本人际状态伦人
华人的基本人际状态:名称与特点
-
●2.2华人的家庭:大禹与诺亚
华人家庭的特点:父子关系是主轴
-
●2.3华人的孝亲意识
华人亲属集团的特点:孝亲
-
●2.4大家庭受推崇
华人亲属集团的另一个特点:大家庭制度
-
●2.5拟亲属化倾向
华人与非亲属集团成员关系的特点
-
●2.6零距离化倾向
与亲属成员建立亲密关系
-
●2.7海外华人的喧哗问题
海外华人的行为方式
-
●2.8“关系社会”
《水浒》中“宋江义释宋公明”案例:拉关系。
-
●2.9中国人家庭与留守儿童问题
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考察
-
●2.10华人的三个圈子
对华人交往三个圈子的讲解
-
●2.11中国的家族企业
2.11 中国的家族企业
-
第三章华人的交换模式
本章讲解华人基本人际状态的交换维度。华人的交换模式是信用借贷型交换。讲解这种交换的特点以及如何影响了华人社会其他交换形式。
-
●3.1什么是交换
交换的定义和类型
-
●3.2信用借贷型交换
华人的主要交换模式:信用借贷型交换
-
●3.3随礼的原理
村落社会中两种随礼网络
-
●3.4乡村社会的商品交易方式
信用借贷型交换模式对交易型交换的影响
-
●3.5“秋菊打官司”:契约关系的困境
电影《秋菊打官司》分析
-
●3.6许愿与还愿:人神关系
信用借贷型交换模式对人神关系的影响
-
●3.7与印度人交往的故事
与印度人交往的例子,说明印度社会是“单惠型交换”占优势地位。
-
●3.8两封矿工遗书
中国矿工和美国矿工的遗言
-
●3.9吴起带兵与才女报恩的故事
历史故事:吴起用兵。现代报恩故事。
-
●3.10怎样看待现代社会的信用借贷型关系
信用借贷型交换模模式有利有弊。现代社会中人际关系的简化。
-
●3.11工作与事业中的交换
对大学生找工作、人生事业的建议。
-
第四章华人的情感控制机制
本章讲解华人基本人际状态的情感控制维度。华人的情感控制是“抑制型”,其特点是情感高度特化。这种控制机制的心理表征是耻感占优势,在行为上的表征是“情境型”行为。
-
●4.1什么是情感控制的文化机制
情感控制机制的理论和定义
-
●4.2中国人“哭”
以“哭”为例,阐述华人情感控制及特点。
-
●4.3中华第一哭:孟姜女哭长城
在民族层面的投射
-
●4.4“面子”
抑制型控制机制在心理上的一个表征。
-
●4.5耻辱感与“大世”
“耻感优势"的外部条件:“大世”
-
●4.6乡村社会的代际关系与情感表达
对“公公强吻儿媳”视频的分析
-
●4.7“三八二十三”的故事
对“三八二十三”故事的分析
-
●4.8“孔融让梨”实验
对“孔融让梨”的试验
-
●4.9“孔融让梨”的原理
孔融让梨的原理:相对性原理
-
●4.10性与情感控制的文化机制
华人的“性文化”特点
-
●4.11情感特化的利与弊
华人情感控制的特点:情感的特化
-
●4.12夫妻沟通,从说感谢开始
华人家庭夫妻关系的一个缺点:缺乏沟通
-
●4.13夫妻沟通:言之所欲言
夫妻沟通的案例和操作方法
-
●4.14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增强华人夫妻之间的沟通和示爱
-
第五章华人的自我
本章讲解华人基本人际状态的自我认知维度。华人的自我类型是“互依型自我”,它强调在人际关系中界定自我。这种类型的自我对人的心理和行为带来了一系列特点。
-
●5.1中国人没有“自我”吗?
什么是自我
-
●5.2互依型自我的特点
华人的自我类型是“互依型自我”
-
●5.3亲子一体化,儿子20年不回家过年
案例分析:亲子一体化
-
●5.4独立型自我:美国例子
美国育儿方式案例分析
-
●5.5互依型自我的优点
互依型自我的优点是安全度高
-
●5.6界限不清,相互干涉婚姻
案例分析:亲子界限不清,相互干扰。
-
●5.7对隐私不敏感
讨论华人的隐私问题
-
●5.8世界性的“个人化”趋势与互依型自我
“个人化”与“间人”基本人际状态相背离,更强调人的独立性,自由权利,个人的尊严与平等。
-
●5.9美国养老事例:互依型自我
案例分析
-
●5.10对话:“过保护”与“体罚”:“亲子一体”的两面
“过保护”与“体罚”:“亲子一体”的两面
-
第六章健康“生命包”
这一章讲解中国人基本人际状态的变化以及对追求完满生命状态的建议。根据心理社会均衡原理构建的“健康生命包”是追求幸福的重要工具。
-
●6.1基本人际状态的变化与文化的进化
讲人类生存环境的变化:“城市化”和“个人化”
-
●6.2个人主义心理学的缺陷
“积极心理学”路子的幸福课
-
●6.3不是多动症,是萌芽状态的异性爱
积极心理学路子的幸福课
-
●6.4健康生命包的原理
构筑健康“生命包”的原理
-
●6.5构筑健康生命包
健康“生命包”的内容
-
●6.6女博士跳楼事件
案例分析:“生命包”出现的问题
-
●6.7外在完美与共情过度
案例分析:“生命包”出现的问题
-
●6.8课程总结
课程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