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古代汉语绪论
本章内容主要学习古代汉语的概念,了解学习古代汉语的重大意义,懂得学习古代汉语的方法。
-
●1.1什么是古代汉语
学习古代汉语的概念,知道古代汉语是古代汉族的民族共同语;古代汉语的研究对象是文言;古代汉语的具体学习内容涉及文字、词汇、语法、音韵、训诂几个主要方面。此外,还有修辞、文体、古书注解、诗词格律等内容。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分界点是五四新文化运动。
-
●1.2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汉语
了解学习古代汉语的意义。意义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继承传统文化的需要,这表现在古籍阅读、古文教学、古籍整理、工具书编纂四个方面;二是提高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这表现在弄清词语源与流的关系、丰富词汇储备、培养简洁的文风、增强文化积淀四个方面。
-
●1.3如何学习古代汉语
学习古代汉语要重视背诵与阅读,要突出词汇学习的中心地位,同时要认真听课。
-
第二章文字
本章内容主要了解学习古汉语重要的工具书《说文解字》,了解古书的注音方法,几个常见部首的意义;明白什么是繁简字、异体字和古今字;了解六书的概念、形声字的类型、形声字相关的几个概念、汉字形符的表意功能与声符的表意功能;知晓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
-
●2.1说文解字绍介
了解了《说文》的作者是东汉的语言学家许慎,大致了解了一下《说文》的体例、研究情况及价值等问题。。
-
●2.2古书的注音方法
学习了譬况法、读如法、直音法、反切法、叶音法五种注音方法,对各种注音方法进行了评价,知道反切法是比较科学的注音方法。
-
●2.3部首例说(上)
学习了部首的定义,区分了部首与偏旁,掌握了学习部首的意义,还例说了阝(在左即阜)、阝(在右即邑)、礻三个部首。
-
●2.4部首例说(下)
着重学习一下页(xié)、王 、髟、彡(shān)这四个部首。
-
●2.5繁简字
学习繁简字的概念,学习了汉字简化的方法,了解了繁体字与简体字的对应关系,同时介绍了对繁简字的态度。
-
●2.6异体字
学习异体字的概念、异体字的类型以及难以判定异体字的几组字。
-
●2.7古今字
学习古今字的概念,知道古今字随时异用的现象。早出现的字叫古字,后出现的字叫今字。二者合称古今字。古今字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词的分化。古今字的来源有三种情况为本义另造新字、为假借义另造新字、为引申义另造新字。今字产生的类型有两种:与古字形体有相承关系与与古字形体无相承关系。最后从产生时间、字形、字义及字音几个方面比较了两者的关系。
-
●2.8六书
学习了六书理论。解释了许慎给六书下的定义,并学习了六书代表性的例字。严格说来,六书当中的“象形”“指事”“会意”与“形声”是造字法,“转注”与“假借”是用字法。因此乾嘉时期的学者戴震提出了“四体二用”的说法,四体指的是四种造字法,二用指的是两种用字法。
-
●2.9形声字的类型
形声字根据义符与声符的位置关系可分为基本型与特殊型两大类。基本型分六小类,其中左形右声这一类的字最多。特殊型又分义符偏居一角、声符偏居一角、声符被义符割裂三大类。
-
●2.10省形、省声与亦声
学习了与形声字相关的三个概念。省形是指形声字的形符省掉一部分 的现象。省声是指形声字的声符省掉一部分的现象。省形与省声的原因是美观与经济。亦声指的是一个字会意兼形声的现象。
-
●2.11形符的表意功能
探讨形声字形符的表意功能。少部分形声字形符表示字的意义,大部分形声字的形符只表示形声字代表的事类,也就是意义范畴。总的来说,形符表意是泛而不切的。这一方便表现在同样的形符可表示不同的意义,另一方面同样的意义也可以用不同的形符去表示。
-
●2.12声符的表意功能
探讨形声字声符的表意功能。知道了声符相同的形声字意义上往往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是王圣美提出的右文说的核心所在。
-
●2.13汉字的形体演变
学习汉子形体演变的历史。知道了汉字形体演变史分古文字阶段与今文字阶段。二者的分水岭是秦代的隶变。隶变之前,是古文字阶段,包括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和小篆。等形体;隶变之后是今文字阶段,包括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形体。
-
第三章词汇
学习古代汉语词汇的构成、古今词义的异同、古代汉语同义词辨析、词的引申义以及如何判定词的本义与引申义。
-
●3.1古代汉语词汇的构成
学习古代汉语词汇的构成。知道了古代汉语词汇中单音词占优势。复音词分单纯词与复合词。单纯词又分为叠音词与联绵词。复合词又分专名复词、加缀复词、偏义复词与同义复词几类。
-
●3.2古今词义的异同
学习了古今词义异同的三种情况:古今词义基本相同,古今意义完全不同,古今意义有同有异。又学习了词义演变的规律。词义演变的规律分为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与词义的感情色彩的变化四种情况。
-
●3.3古代汉语同义词辨析
学习什么是同义词。重要的内容是学习了辨析同义词的角度。角度分词义、语法功能及感情色彩三个方面。最后我们学习了辨析同义词应注意的问题。
-
●3.4词的引申义
学习引申义和本义的联系类型,掌握词义引申的方式,明确研究词的本义和引申义的意义。
-
●3.5如何判定词的本义与引申义
学习判别区分本义与引申义的方法。分析本义时,一般从字形入手,依据的字形需要是古文字,如果字形反映出的意义与其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有关系,那么此处用的一般是本义,看不出有关系,则一般是引申义;分析的结果需要有文献的证据,没有证据,极有可能是臆说;从字形的演变规律看,本义往往是具体的、个别的且是实在的,而引申义一般是抽象的、一般的且是较虚的。
-
第四章语法
学习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名词用如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常见句式(包括判断句、宾语前置句、被动句)及词类(包括副词、介词、连词)。
-
●4.1词类活用(一)名词用作动词
学习古汉语中名词活用作动词的六种情况。
-
●4.2词类活用(二)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学习使动用法的概念及类型,意动用法的概念及类型,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的区别
-
●4.3词类活用(三)名词用做状语
一是名词用作状语所表示的四种意义,分别为表示比喻,表示对人的态度,表示工具或根据,表示时间或处所。第二个问题就是时间名词“岁”“月”“日”用作状语后所表示的三种特殊意义。
-
●4.4宾语前置句
宾语前置句的四种类型。
-
●4.5判断句
判断句的基本类型及表示特殊逻辑关系的判断句。
-
●4.6被动句
被动句的概念及类型。
-
●4.7副词
六类副词的用法。
-
●4.8介词
着重介绍介词“于”“以”的用法。
-
●4.9连词
着重介绍连词“而“以”的用法。
-
第五章注释、标点与今译
学习古代汉语的古书注解的体例(主要是《十三经注疏》的体例)、古书注解的术语、古文的标点问题与今译问题。
-
●5.1《毛诗正义》体例讲解
通过《诗经•鄘风•相鼠》的讲解,懂得毛传、郑笺、孔疏的概念,熟悉《毛诗正义》的体例。
-
●5.2训诂术语(上)
学习“曰、为、谓之”与“谓”、“貌”与“犹”、“之言”与“之为言”、“读如、读若”与“读为、读曰”这四类术语。
-
●5.3训诂术语(下)
学习“析言”与“浑言”、“反训”与“递训”、“衍文”与“脱文”、“属”与“别”等五组术语。
-
●5.4古书的标点(上)
学习了句读的概念,了解了古人重视句读的论述。着重学习了标点古书出错的原因。原因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意义不明,二是语法不明,三是音韵不明。
-
●5.5古书的标点(下)
学习古文标点的原则、具体方法与步骤
-
●5.6古文今译
学习古文今译的方式、基本要求、具体方法与应注意的问题。
-
第六章文体与修辞
学习古代的文体及古代汉语的修辞方式
-
●6.1史传文的三种体例
骚赋、古赋、骈赋(俳赋)和文赋的特点。
-
●6.2赋体的分类
史传文三种体例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的特点及代表作。
-
●6.3骈体文及其特点
骈体文的概念及其三个特点[
-
●6.4互文与并提
学习互文和并提的概念,互文可分为短语(含成语)互文、单句互文、偶句互文、多句互文和重章互文5种形式。并提按与分承顺序是否一致课分为两类,二者的不同。
-
第七章古音韵
学习古代的文体及古代汉语的修辞方式
-
●7.1汉语语音发展的历史及声调古今变化
学习汉语语音的的历史发展。该部分内容要掌握语音历史的四个阶段及每个阶段代表性的音系。第二个问题是古汉语的声调问题。学习该问题要明确声调古今变化的具体内容,同时要了解一些古典诗词中读阴平与阳平的入声字。
-
●7.2上古音声母与三十六字母
学习中古音三十六字母。着重学习了上古音声母的研究资料以及清人及近人对上古音声母有价值的研究结论。。
-
●7.3上古音韵部
学习上古音的韵母系统及研究上古音韵部的资料与方法——系联法与谐声偏旁法,掌握与古音韵部相关的个术语对转、旁转与旁对转。对转是同一横行韵部之间的关系,旁转是同一纵行韵部之间的关系,旁对转则是不同横行、不同纵行之间的关系。
-
●7.4假借与通假的不同及破读问题
学习假借与通假的不同。这不同体现在四个方面。要学习破读概念,要懂得本音与破读音。破读音与如字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破读音是由本音(或如字)转化而来。。
-
●7.5近体诗的押韵与对仗
近体诗的押韵特点。近体诗要求颔联与颈联必须对仗,顺便介绍工对中的借对与流水对。
-
●7.6近体诗的平仄
学了平仄的概念、平仄的基本规则、失对与失粘、律句等知识。
-
●7.7拗救、孤平、三平调与三仄尾(上)
拗救是对不合诗律句子的补救。拗救大体上分四种类型。第一种类型只跟乙种句有关系,第二种与第三种出现在甲种句与乙种句构成的一联间,第四种出现在丙种句中;拗救不涉及丁种句。
-
●7.8拗救、孤平、三平调与三仄尾(下)
学习与平仄关系密切的四个概念拗救、孤平、三平调与三仄尾。知道孤平可以补救。而三平调与三仄尾不可补救,因为这两者是古体诗的句式,如果出现了,那么含有这样句式的诗就算不得是近体诗了,只能是古体诗。
-
第八章文化常识
掌握有关姓氏文化、避讳、称号、干支等文化常识。
-
●8.1避讳说略
了解避讳的类型、特点及所用方法
-
●8.2姓氏文化点滴
介绍了姓氏文化的基本知识。
-
●8.3年号、庙号、谥号与陵号
年号、谥号、庙号、陵号都是从不同角度对帝王的称谓,这些称号组成了一个非常有特色的帝王称号体系。
-
●8.4谥号趣谈
从四个小故事中看到古代人们对谥号的看重。
-
●8.5古人名与字的关系
古人的名与字之间总有一定的关联。懂得这点,能提供不少校勘训诂方面的助益。
-
●8.6干支说略
干支知识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联。弄懂干支知识,有利于继承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