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1000+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5/14
开课平台智慧树
开课高校齐鲁医药学院
开课教师王俊伟张桥张永红张燕吕宁
学科专业医学基础医学类
开课时间2025/01/21 - 2025/07/20
课程周期26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是一门重要医学基础课程,是基础医学课程与临床课程的桥梁学科,也是生命医学领域的前沿学科。一些新现和再现病原微生物对人类的威胁引起了高度关注,如埃博拉出血热、MERS(中东呼吸综合征)、2019新型冠状病毒等,促使医学微生物学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医学免疫学的发展也是突飞猛进,渗透于医学的各个领域,深刻影响到临床疾病发生机制的探索以及免疫相关疾病的诊断、预防与治疗。
课程大纲

在线教程

章节简介教学计划
绪论
登录后可预览视频
医学免疫学概述
王俊伟
医学微生物学概述
张永红
免疫器官和组织
中枢免疫器官
张燕
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
王俊伟
外周免疫器官-脾、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王俊伟
抗原
抗原的概念
王俊伟
抗原的特异性
王俊伟
影像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
王俊伟
抗原的分类
张燕
抗体
抗体的概念
张燕
抗体的结构
张燕
抗体的水解片段
张燕
抗体的生物学功能
张燕
各类抗体的主要特性和功能
王俊伟
补体系统
补体系统及其经典激活途径
张燕
补体的生物学功能
张燕
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
王俊伟
细胞因子的分类及其主要生物学功能
王俊伟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概念
张燕
HLA分子的结构
张燕
HLA分子的分布及生物学功能
张燕
固有免疫
固有免疫系统的组成
张燕
固有免疫细胞及其主要生物学作用
张燕
参与适应性免疫的淋巴细胞
T细胞在胸腺中的分化发育
张燕
T细胞的重要表面分子及其功能
王俊伟
T细胞亚群及其功能
王俊伟
B细胞的重要表面分子及其功能
王俊伟
B细胞亚群及其生物学功能
王俊伟
适应性免疫
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加工和提呈(一)
王俊伟
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加工和提呈(二)
王俊伟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一)
王俊伟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二)
王俊伟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一)
王俊伟
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二)
王俊伟
超敏反应
Ⅰ型超敏反应
张燕
Ⅱ型超敏反应
王俊伟
Ⅲ型超敏反应
王俊伟
Ⅳ型超敏反应
王俊伟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张桥
细菌的基本结构
张桥
细菌的特殊结构
张桥
细菌的生理
细菌的营养与生长繁殖
张永红
细菌的代谢
张永红
细菌的人工培养
张永红
消毒灭菌
消毒灭菌常用术语与化学消毒灭菌法
张永红
物理消毒灭菌法
张永红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
张永红
细菌的致病性(一)
张永红
细菌的致病性(二)
张永红
感染的发生与发展(一)
张永红
感染的发生与发展(二)
张永红
球菌
葡萄球菌属
张桥
链球菌属
张桥
肺炎链球菌
张桥
脑膜炎奈瑟菌
张桥
淋病奈瑟菌
张桥
肠杆菌科
埃希菌属
张桥
志贺菌属
张桥
沙门菌属
张桥
厌氧性细菌
破伤风梭菌
张桥
分枝杆菌属
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学性状
张桥
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性与免疫性
张桥
结核分枝杆菌的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
张桥
病毒的基本性状
病毒的形态与结构
张桥
病毒的增殖
张桥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病毒的传播方式、途径和感染类型
张桥
病毒的致病机制
张桥
呼吸道病毒
流感病毒生物学性状
张永红
流感病毒致病性与麻疹病毒
张永红
腮腺炎病毒、冠状病毒、风疹病毒
张永红
肠道病毒
肠道病毒(一)
张永红
肠道病毒(二)
张永红
肝炎病毒
甲肝病毒、戊肝病毒
张永红
乙肝病毒生物学性状
张永红
乙肝病毒致病性与免疫性
张永红
乙肝病毒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
张永红
丙肝病毒、丁肝病毒
张永红
  • 第一章绪论

    本章讲述医学免疫学概述 医学微生物学概述,使同学们对本门课程有一个宏观的了解和认知。

  • 1.1医学免疫学概述

    讲述现代免疫的概念、免疫的功能、免疫应答的类型及其特点、免疫病理与免疫性疾病和免疫学的应用。

  • 1.2医学微生物学概述

    讲述微生物学概念,微生物分类,微生物分布及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 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

    本章讲述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的结构和功能。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淋巴结、脾、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 2.1中枢免疫器官

    讲述中枢免疫器官骨髓和胸腺的结构及功能。

  • 2.2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

    讲述外周免疫器官中的淋巴结的结构和功能。

  • 2.3外周免疫器官-脾、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讲述外周免疫器官中的脾的结构和功能,以及黏膜相关淋巴组织中的小肠派尔集合淋巴结组成,以及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的功能。

  • 第三章抗原

    本章讲述抗原的性质与分子结构:抗原的基本特性、抗原的特异性、抗原表位、半抗原-载体效应、共同抗原表位和交叉反应。影响抗原诱导免疫原性的因素:抗原分子的理化性质、宿主方面的因素、抗原进入机体的方式。抗原的种类:根据诱生抗体时需否Th细胞参与分类、根据抗原与抗体的亲缘关系、根据抗原是否在抗原提呈抗原提呈细胞内合成分类、其他分类。

  • 3.1抗原的概念

    讲述抗原的概念,以及抗原的特性,特别是半抗原,是无免疫原性,只有免疫反应性的物质。

  • 3.2抗原的特异性

    讲述抗原的特异性,表位的概念和类型,以及共同抗原表位和交叉反应。

  • 3.3影像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

    讲述影响抗原的免疫原性的因素,包括抗原物质本身的抗原的异物性和理化性质,宿主因素以及抗原进入机体的方式与频率。

  • 3.4抗原的分类

    讲述根据亲缘关系抗原的分类,包括异嗜性抗原、异种抗原、同种异型抗原、自身抗原、独特型抗原。

  • 第四章抗体

    本章讲述抗体的结构:抗体的基本结构、抗体的辅助成分、抗体的水解片段。抗体的多样性和免疫原性。抗体的功能。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与功能:IgG、IgM、IgA、IgD、IgE。

  • 4.1抗体的概念

    主要讲述抗体和免疫球蛋白的定义。

  • 4.2抗体的结构

    主要讲述抗体的基本结构、分区及辅助结构。

  • 4.3抗体的水解片段

    主要讲述用木瓜蛋白酶和胃蛋白酶水解IgG后得到的片段以及临床意义。

  • 4.4抗体的生物学功能

    讲述抗体的功能,包括识别抗原,激活补体,结合Fc受体,通过胎盘和黏膜。

  • 4.5各类抗体的主要特性和功能

    讲述各类抗体包括IgG、IgM、IgA、IgD、IgE的主要特性和功能。

  • 第五章补体系统

    本章讲述补体系统的组成、补体系统的命名、补体系统的生物合成。补体激活途径:经典激活途径、旁路激活途径、MBL激活途径,三条补体激活途径的特点。补体系统的生物学意义:补体介导的生物功能、补体的病理生理学意义。

  • 5.1补体系统及其经典激活途径

    讲述补体系统的定义及补体的经典激活途径,激活物、起始点及激活过程,最终形成攻膜复合体裂解靶细胞。

  • 5.2补体的生物学功能

    讲述补体的生物学功能,包括细胞毒作用、调理作用、炎症介质作用、清除免疫复合物。

  • 第六章细胞因子

    本章讲述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细胞因子的分类。细胞因子的免疫学功能。

  • 6.1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

    讲述细胞因子的概念,细胞因子的,理化特性、存在方式和产生特点、作用方式、作用特点。

  • 6.2细胞因子的分类及其主要生物学功能

    讲述白细胞介素IL、干扰素IFN、肿瘤坏死因子TNF、集落刺激因子CSF、趋化性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GF及其主要生物学功能。

  • 第七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

    本章讲述人类MHC产物-HLA分子:HLA分子的分布、HLA分子的结构及其与抗原肽的相互作用、HLA分子的功能。

  • 7.1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概念

    讲述MHC的定义。

  • 7.2HLA分子的结构

    讲述MHC Ⅰ类分子及MHC Ⅱ类分子的结构,包括肽结合区、免疫球蛋白样区、跨膜区及胞浆区。

  • 7.3HLA分子的分布及生物学功能

    讲述MHC Ⅰ类分子及MHC Ⅱ类分子的分布,Ⅰ类分子分布于所有有核细胞的表面,Ⅱ类分子的分布于专职抗原提呈细胞、胸腺上皮细胞及活化的T细胞表面。

  • 第八章固有免疫

    本章讲述固有免疫系统的组成,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NK细胞的功能。

  • 8.1固有免疫系统的组成

    讲述固有免疫系统的组成,包括组织屏障、固有免疫细胞及固有免疫分子。

  • 8.2固有免疫细胞及其主要生物学作用

    讲述巨噬细胞、DC、B细胞的生物学功能。

  • 第九章参与适应性免疫的淋巴细胞

    本章讲述T淋巴细胞:T细胞在胸腺中的发育成熟、T细胞表面分子及其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B细胞在骨髓中的发育成熟、B细胞表面分子及其功能、B淋巴细胞亚群。

  • 9.1T细胞在胸腺中的分化发育

    讲述T细胞分化发育的过程,表型变化、阳性选择和阴性选择及意义。

  • 9.2T细胞的重要表面分子及其功能

    讲述T细胞表面分子,TCR-CD3复合物、CD4和CD8、共刺激分子、丝裂原受体和细胞因子受体,它们参与T 细胞识别抗原,活化、增殖、分化,以及效应功能的发挥。

  • 9.3T细胞亚群及其功能

    讲述T细胞的分类,按 TCR 不同,T细胞可分为αβT细胞和γδT细胞;按功能的不同,αβT细胞又分为 辅助 T细胞(Th)、细胞毒性 T细胞(CTL)以及调节性T细胞(Treg)。

  • 9.4B细胞的重要表面分子及其功能

    B 细胞膜表面的 BCR 复合物,由 mlg 和 CD79 组成,它能够接受抗原刺激从而启动 B 细胞的免疫应答。此外 B 细胞膜上表达共受体和共刺激分子,前者促进 BCR 信号传递,后者为 B 细胞提供第二信号,促进 B 细胞活化增殖和产生适应性体液免疫应答。

  • 9.5B细胞亚群及其生物学功能

    B细胞根据所处的活化阶段分类,分为初始 B 细胞、记忆B 细胞、效应 B 细胞。根据是发挥固有免疫还是发挥适应性免疫功能,B 细胞分为 B1 细胞和 B2 细胞两个亚群。B 细胞的主要功能是产生抗体介导体液免疫应答,还可提呈可溶性抗原,产生细胞因子参与免疫调节。

  • 第十章适应性免疫

    本章讲述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CD4+Th1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CD8+CTL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B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加工提呈和活化第一信号的产生、初始T细胞活化和Th2细胞的形成、B细胞与Th2细胞的相互作用及其活化第一信号的产生、Th2细胞和B细胞的活化增殖分化、抗体介导的免疫效应。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 10.1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加工和提呈(一)

    专职性 APC 包括 DC、单核/巨噬细胞和 B 细胞。DC 是机体内功能最强的 APC,能刺激初始T细胞活化,启动免疫应答。内源性抗原主要通过 MHCI类分子途径加工和提呈给 CD8+T 细胞。

  • 10.2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加工和提呈(二)

    外源性抗原被摄取后主要通过 MHC Ⅱ类分子途径加工和提呈给 CD4+T 细胞,也存在抗原交叉提呈现象。脂类抗原由 CD1 分子途径提呈。

  • 10.3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一)

    讲述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包括三个阶段抗原识别阶段,活化、增殖、分化阶段,效应阶段。T 细胞和APC首先通过黏附分子的相互作用发生可逆的非特异性结合,能特异性识别 pMHC 的 T 细胞与APC 接触部位形成免疫突触。TCR识别 pMHC之后,经 CD3 和共受体 CD4 或 CD8 传递T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启动T细胞的激活。

  • 10.4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二)

    讲述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的过程,及其生物学作用。

  • 10.5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一)

    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主要由 B 细胞介导,由浆细胞所分泌的抗体执行免疫功能。B 细胞对TD抗原的免疫应答始于 BCR 对TD 抗原的识别,所产生的第一活化信号经由 CD79a/CD79b 向胞内转导, BCR共受体复合物加强了第一信号的转导。Th 细胞与 B 细胞之间共刺激分子的相互作用及分泌的细胞因子向 B 细胞提供第二信号。

  • 10.6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二)

    B 细胞进入外周淋巴器官后,经抗原刺激,迁移入淋巴滤泡,形成生发中心,并在生发中心进行增殖,最后分化成熟为浆细胞或记忆 B 细胞。B 细胞对TI抗原的免疫应答一般不需要T细胞的辅助。初次免疫应答产生的抗体以低亲和力 IgM 为主,再次免疫应答则主要产生高亲和力 IgG。

  • 第十一章超敏反应

    本章讲述Ⅰ型超敏反应:参与Ⅰ型超敏反应的主要成分、发生机制、临床常见疾病、防治原则。Ⅱ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临床常见疾病。Ⅲ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临床常见疾病。Ⅳ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临床常见的Ⅳ型超敏反应。各类超敏反应比较及其与疾病的关系。

  • 11.1Ⅰ型超敏反应

    讲述Ⅰ型超敏反应的定义、分类,Ⅰ型超敏反应的变应原、变应素、效应细胞,主要介绍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 11.2Ⅱ型超敏反应

    Ⅱ型超敏反应由抗组织和细胞表面抗原的 IgG或IgM 类抗体介导,血细胞是主要靶细胞,需要补体活化、炎性细胞聚集并活化,以及受体功能异常为该型反应机制。

  • 11.3Ⅲ型超敏反应

    Ⅲ型超敏反应由可溶性抗原与IgM或IgG类抗体形成的中等大小的免疫复合物介导,需要补体参与,在嗜碱性粒细胞、血小板释、中性粒细胞参与下,引起的以充血水肿、局部坏死和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 11.4Ⅳ型超敏反应

    讲述IV型超敏反应由T细胞介导,引起组织损伤的机制是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的局部浸润、活化及细胞因子的产生。

  • 第十二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细菌的大小与形态,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

  • 12.1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讲述细菌的大小范围和度量单位,细菌的形态有哪些及举例。

  • 12.2细菌的基本结构

    讲述细菌的基本结构有哪些,重点介绍细菌的细胞壁,包括细胞壁的组成、结构特点等。

  • 12.3细菌的特殊结构

    讲述细菌的特殊结构,包括荚膜、鞭毛、菌毛和芽胞,重点是特殊结构的生物学作用和医学意义。

  • 第十三章细菌的生理

    本章讲述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细菌生长繁殖的方式及规律,细菌的代谢产物,培养基及培养基的种类,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 13.1细菌的营养与生长繁殖

    讲述细菌生长所需要的条件及生长的方式、繁殖的速度及繁殖规律。

  • 13.2细菌的代谢

    讲述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其意义。

  • 13.3细菌的人工培养

    讲述培养基的概念,培养基的分类,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 第十四章消毒灭菌

    本章讲述讲述消毒灭菌、无菌操作的概念,及常用的化学消毒 灭菌法、物理消毒灭菌法及适用范围。

  • 14.1消毒灭菌常用术语与化学消毒灭菌法

    讲述消毒灭菌、无菌操作的概念及常用的化学消毒灭菌法的种类及适用范围,以及影响化学消毒灭菌法的因素。。

  • 14.2物理消毒灭菌法

    讲述物理消毒灭菌法的方法:热力灭菌法、电离辐射灭菌法、滤过除菌法等及其适用范围。

  • 第十五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本章讲述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与细菌致病有关的因素,细菌感染发生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感染类型。

  • 15.1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

    讲述正常菌群及条件致病菌的概念,正常菌群的作用以及正常菌群变成条件致病菌的条件。

  • 15.2细菌的致病性(一)

    讲述与细菌致病有关的因素及细菌毒力中的侵袭力的组成。

  • 15.3细菌的致病性(二)

    讲述细菌所产生毒素包括内毒素、外毒素的特性及两者的区别。

  • 15.4感染的发生与发展(一)

    讲述抗感染免疫及传染源,传播途径。

  • 15.5感染的发生与发展(二)

    讲述感染发生取决的因素及细菌感染的类型。

  • 第十六章球菌

    本章讲述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和淋病奈瑟菌

  • 16.1葡萄球菌属

    讲述葡萄球菌的分类和主要生物学性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

  • 16.2链球菌属

    讲述链球菌属的分类和主要生物学性状,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

  • 16.3肺炎链球菌

    讲述肺炎链球菌的主要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

  • 16.4脑膜炎奈瑟菌

    讲述脑膜炎奈瑟菌的主要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

  • 16.5淋病奈瑟菌

    讲述淋病奈瑟菌的主要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

  • 第十七章肠杆菌科

    本章讲述肠杆菌科的共同特性,埃希菌属、志贺菌属和沙门菌属。

  • 17.1埃希菌属

    讲述埃希菌属的分布,大肠埃希菌的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

  • 17.2志贺菌属

    讲述志贺菌属的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

  • 17.3沙门菌属

    讲述沙门菌属的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

  • 第十八章厌氧性细菌

    本章讲述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和肉毒梭菌。

  • 18.1破伤风梭菌

    讲述破伤风梭菌的主要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

  • 第十九章分枝杆菌属

    本章讲述结核分枝杆菌。

  • 19.1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学性状

    讲述结核分枝杆菌的形态染色性、培养特性和抵抗力。

  • 19.2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性与免疫性

    讲述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物质、所致疾病和免疫特点。

  • 19.3结核分枝杆菌的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

    讲述结核分枝杆菌所致疾病的微生物学检查方法,如何预防和治疗。

  • 第二十章病毒的基本性状

    本章讲述病毒的形态与大小、病毒的结构和组成、病毒的增殖。

  • 20.1病毒的形态与结构

    讲述病毒的形态与大小,病毒的结构和组成。病毒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对其度量的单位是nm,形态多样。病毒的结构包括核心、衣壳和包膜。化学组成有核酸、蛋白质和脂质物质。

  • 20.2病毒的增殖

    讲述病毒的增殖方式,复制周期和异常增殖及干扰现象。

  • 第二十一章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本章讲述病毒的感染和致病机制。

  • 21.1病毒的传播方式、途径和感染类型

    讲述病毒在生物群体内的传播方式和感染机体的途径,临床上有哪些类型及各类型的特点。

  • 21.2病毒的致病机制

    讲述病毒对宿主细胞的损伤作用和病毒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应答造成的免疫病理机制。

  • 第二十二章呼吸道病毒

    本章讲述流感病毒、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冠状病毒、风疹病毒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性,防治原则

  • 22.1流感病毒生物学性状

    讲述流感病毒的形态与结构,分型与变异,培养特性,抵抗力。

  • 22.2流感病毒致病性与麻疹病毒

    讲述流感病毒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所致疾病及防治;麻疹病毒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性,防治原则

  • 22.3腮腺炎病毒、冠状病毒、风疹病毒

    讲述腮腺炎病毒、冠状病毒、风疹病毒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性,防治原则。

  • 第二十三章肠道病毒

    本章讲述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性,防治原则。

  • 23.1肠道病毒(一)

    讲述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性,防治原则。

  • 23.2肠道病毒(二)

    讲述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性,防治原则。

  • 第二十四章肝炎病毒

    本章讲述甲肝病毒、乙肝病毒、丙肝病毒、丁肝病毒、戊肝病毒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性,防治原则

  • 24.1甲肝病毒、戊肝病毒

    讲述甲肝病毒、戊肝病毒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性,防治原则。

  • 24.2乙肝病毒生物学性状

    讲述乙肝病毒的形态与结构,基因及功能,抗原组成,抵抗力。

  • 24.3乙肝病毒致病性与免疫性

    讲述乙肝病毒的传染源,传播途径,致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免疫性。

  • 24.4乙肝病毒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

    讲述乙肝病毒可以通过抗原抗体系统、DNA检测等进行诊断,以及乙肝病毒的预防及治疗。

  • 24.5丙肝病毒、丁肝病毒

    讲述丙肝病毒、丁肝病毒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性,防治原则

  • 开始学习
  • 第一章  作业测试
    第一章 绪论

    1.1 医学免疫学概述

    1.2 医学微生物学概述

    视频数2
  • 第二章  作业测试
    第二章 免疫器官和组织

    2.1 中枢免疫器官

    2.2 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

    2.3 外周免疫器官-脾、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视频数3
  • 第三章  作业测试
    第三章 抗原

    3.1 抗原的概念

    3.2 抗原的特异性

    3.3 影像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

    3.4 抗原的分类

    视频数4
  • 第四章  作业测试
    第四章 抗体

    4.1 抗体的概念

    4.2 抗体的结构

    4.3 抗体的水解片段

    4.4 抗体的生物学功能

    4.5 各类抗体的主要特性和功能

    视频数5
  • 第五章  作业测试
    第五章 补体系统

    5.1 补体系统及其经典激活途径

    5.2 补体的生物学功能

    视频数2
  • 第六章  作业测试
    第六章 细胞因子

    6.1 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

    6.2 细胞因子的分类及其主要生物学功能

    视频数2
  • 第七章  作业测试
    第七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

    7.1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概念

    7.2 HLA分子的结构

    7.3 HLA分子的分布及生物学功能

    视频数3
  • 第八章  作业测试
    第八章 固有免疫

    8.1 固有免疫系统的组成

    8.2 固有免疫细胞及其主要生物学作用

    视频数2
  • 第九章  作业测试
    第九章 参与适应性免疫的淋巴细胞

    9.1 T细胞在胸腺中的分化发育

    9.2 T细胞的重要表面分子及其功能

    9.3 T细胞亚群及其功能

    9.4 B细胞的重要表面分子及其功能

    9.5 B细胞亚群及其生物学功能

    视频数5
  • 第十章  作业测试
    第十章 适应性免疫

    10.1 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加工和提呈(一)

    10.2 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加工和提呈(二)

    10.3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一)

    10.4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二)

    10.5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一)

    10.6 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二)

    视频数6
  • 第十一章  作业测试
    第十一章 超敏反应

    11.1 Ⅰ型超敏反应

    11.2 Ⅱ型超敏反应

    11.3 Ⅲ型超敏反应

    11.4 Ⅳ型超敏反应

    视频数4
  • 第十二章  作业测试
    第十二章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12.1 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12.2 细菌的基本结构

    12.3 细菌的特殊结构

    视频数3
  • 第十三章  作业测试
    第十三章 细菌的生理

    13.1 细菌的营养与生长繁殖

    13.2 细菌的代谢

    13.3 细菌的人工培养

    视频数3
  • 第十四章  作业测试
    第十四章 消毒灭菌

    14.1 消毒灭菌常用术语与化学消毒灭菌法

    14.2 物理消毒灭菌法

    视频数2
  • 第十五章  作业测试
    第十五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15.1 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

    15.2 细菌的致病性(一)

    15.3 细菌的致病性(二)

    15.4 感染的发生与发展(一)

    15.5 感染的发生与发展(二)

    视频数5
  • 第十六章  作业测试
    第十六章 球菌

    16.1 葡萄球菌属

    16.2 链球菌属

    16.3 肺炎链球菌

    16.4 脑膜炎奈瑟菌

    16.5 淋病奈瑟菌

    视频数5
  • 第十七章  作业测试
    第十七章 肠杆菌科

    17.1 埃希菌属

    17.2 志贺菌属

    17.3 沙门菌属

    视频数3
  • 第十八章  作业测试
    第十八章 厌氧性细菌

    18.1 破伤风梭菌

    视频数1
  • 第十九章  作业测试
    第十九章 分枝杆菌属

    19.1 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学性状

    19.2 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性与免疫性

    19.3 结核分枝杆菌的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

    视频数3
  • 第二十章  作业测试
    第二十章 病毒的基本性状

    20.1 病毒的形态与结构

    20.2 病毒的增殖

    视频数2
  • 第二十一章  作业测试
    第二十一章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21.1 病毒的传播方式、途径和感染类型

    21.2 病毒的致病机制

    视频数2
  • 第二十二章  作业测试
    第二十二章 呼吸道病毒

    22.1 流感病毒生物学性状

    22.2 流感病毒致病性与麻疹病毒

    22.3 腮腺炎病毒、冠状病毒、风疹病毒

    视频数3
  • 第二十三章  作业测试
    第二十三章 肠道病毒

    23.1 肠道病毒(一)

    23.2 肠道病毒(二)

    视频数2
  • 第二十四章  作业测试
    第二十四章 肝炎病毒

    24.1 甲肝病毒、戊肝病毒

    24.2 乙肝病毒生物学性状

    24.3 乙肝病毒致病性与免疫性

    24.4 乙肝病毒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

    24.5 丙肝病毒、丁肝病毒

    视频数5
  • 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