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学检验
病毒学检验
1000+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5/01
开课平台智慧树
开课高校山东第一医科大学
开课教师杨树林焦凤萍庄东明
学科专业医学医学技术类
开课时间2025/01/21 - 2025/07/20
课程周期26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源于实践,革故鼎新。
课程大纲

在线教程

章节简介教学计划
绪论
登录后可预览视频
绪论
杨树林
新发传染病的检测策略
杨树林
细胞培养技术
细胞培养概述
庄东明
细胞培养技术
庄东明
细胞培养技术在病毒学检验中的应用
庄东明
鸡胚和动物接种技术
鸡胚接种技术概述
杨树林
鸡胚的接种途径及方法
杨树林
动物接种技术概述
杨树林
实验动物常用基本操作技术
杨树林
学习资料
病毒核酸检测与分析技术
核酸杂交技术
庄东明
核酸扩增技术
庄东明
基因芯片技术
庄东明
病毒基因分型技术
庄东明
病毒核酸变异分析
庄东明
病毒抗原与抗体检测技术
病毒抗原与抗体检测技术概述
杨树林
免疫荧光技术、酶免疫技术、放射免疫技术
杨树林
病毒血清学试验方法
杨树林
电子显微镜观察技术
电子显微镜观察技术
杨树林
病毒的分类、命名与复制特点
病毒的分类、命名与复制特点
杨树林
呼吸道感染病毒及其检验
临床表现与标本采集
庄东明
流感病毒的生物学和流行病学特征
庄东明
冠状病毒的生物学和流行病学特征
庄东明
实验室检测
庄东明
学习资料
胃肠道感染病毒及其检验
肠道病毒及其检验
肠道病毒的分类与命名
杨树林
肠道病毒的临床表现与标本采集
杨树林
肠道病毒的生物学特性
杨树林
肠道病毒的检验
杨树林
学习资料
腹泻病毒及其检验
腹泻病毒的分类、临床表现与标本采集
杨树林
腹泻病毒的生物学特征和流行病学特征
杨树林
腹泻病毒的检验
杨树林
皮肤和黏膜感染病毒及其检验
临床表现与标本采集
庄东明
痘病毒和乳头瘤病毒的生物学和流行病学特征
庄东明
疱疹病毒的生物学和流行病学特征
庄东明
实验室检测
庄东明
眼部及心血管感染病毒与检验
眼部感染病毒及其检验
眼部感染病毒的种类、临床表现与标本采集
杨树林
狂犬病的临床表现与标本采集
杨树林
狂犬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和流行病学特征
杨树林
狂犬病毒的实验室检查
杨树林
狂犬病毒的预防与治疗
杨树林
心血管感染病毒及其检验
心血管感染病毒的种类、临床表现与标本采集
杨树林
心血管感染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与流行病学特征
杨树林
心血管感染病毒的实验室检测
杨树林
肝炎病毒及其检验
概述
焦凤萍
甲型肝炎病毒
焦凤萍
乙型肝炎病毒
HBV临床意义
焦凤萍
HBV的形态、大小与结构
焦凤萍
HBV的蛋白质和复制过程
焦凤萍
HBV的实验室检测
焦凤萍
学习资料
丙型肝炎病毒
焦凤萍
出血热病毒及其检验
出血热病毒的种类、临床表现与标本采集
杨树林
出血热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与流行病学特征
杨树林
出血热病毒的实验室检测和预防控制
杨树林
虫媒病毒及其检验
临床表现与标本采集
庄东明
常见虫媒病毒的生物学和流行病学特征
庄东明
虫媒病毒的实验室检测
庄东明
反转录病毒及其检验
反转录病毒的分类与命名、临床表现与标本采集
杨树林
HIV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和流行病毒学特征
杨树林
HIV的实验室检测
杨树林
艾滋病的预防与治疗
杨树林
朊粒及其检验
临床表现与标本采集
庄东明
朊粒生物学和流行病学特征
庄东明
实验室检测
庄东明
  • 绪章绪论

    《病毒学检验》是一门以病毒性疾病病原学检验技术为核心,涉及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基础医学的专业知识,并被应用于病毒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防控。本章内容包括:病毒学检验的概念、课程主要内容、应用范围与新发传染病的检测策略。

  • 0.1绪论

    《病毒学检验》是一门以病毒性疾病病原学检验技术为核心,涉及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基础医学的专业知识,并被应用于病毒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防控。本章内容包括:病毒学检验的概念、课程主要内容、应用范围与新发传染病的检测策略。

  • 0.2新发传染病的检测策略

    新发传染病多是动物源性病毒性传染病,其病原体不能被现有的检测试剂盒所识别。新发传染病病原体的检测需要综合运用病毒学检验技术,并遵循样品收集、分离新病毒、分子生物学鉴定新病毒的策略。新发传染病的检测策略完全符合病毒学检验的基本检验程序,是课程知识体系培养的良好开端。

  • 第一章细胞培养技术

    细胞培养是用于病毒培养的一种方法,因其操作方法相对简单,实验材料容易获得,实验技术应用范围等特点,在病毒的培养、鉴定、疫苗研发等诸多领域被广泛使用。广本章主要介绍了细胞培养技术及其在病毒学检验中的应用。

  • 1.1细胞培养概述

    本节讲述了体外培养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种类、细胞系建立等内容。

  • 1.2细胞培养技术

    本节详细介绍了细胞培养所需基本设施、细胞培养条件,原代细胞及传代细胞制备技术,细胞复苏、冻存及运输方法,标本处理与接种,细胞病变观察,病毒收获与保存方法,以及细胞污染检测与防控等内容。

  • 1.3细胞培养技术在病毒学检验中的应用

    本节阐述了病毒分离培养及鉴定的方法和定量检测方法及原理,介绍了细胞培养技术在病毒学检验中的具体应用。

  • 第二章鸡胚和动物接种技术

    鸡胚和动物接种技术是病毒培养的基本技术,本章内容包括鸡胚的生理、鸡胚接种技术、实验动物的种类、动物实验的方法等。鸡胚和动物接种技术在病毒学检验过程中被广泛应用,其实验步骤、技术规范和应用要求是学习者重点掌握的内容。

  • 2.1鸡胚接种技术概述

    鸡胚是一有机整体,具有完整的组织结构,并有其独特的生理特点。鸡胚接种技术的基础是鸡胚组织结构的正确认识、鸡胚的合理选择,以及培养条件的精确设置。

  • 2.2鸡胚的接种途径及方法

    鸡胚接种的途径包括羊膜腔接种、绒毛尿囊膜接种、尿囊腔接种和卵黄囊接种四种途径。接种的基本过程包括实验用品的准备、鸡胚接种、鸡胚培养,以及收获与保存。本节内容贴近实际工作,并包含实验技术操作,学习者应注重知识的归纳总结和细节的思考与掌握。

  • 2.3动物接种技术概述

    实验动物是一类符合严格技术指标的动物,被应用于动物实验。实验动物种类丰富,根据微生物控制与遗传学控制可将其分成不同的级别和遗传背景。不同种类的实验动物适用于不同实验目的的动物实验。

  • 2.4实验动物常用基本操作技术

    实验动物的基本操作贯穿于动物实验的实施过程,包括实验动物的捕捉和固定、实验动物的编号和分组、实验动物的麻醉方法、实验动物接种途径、接种后实验动物的观察、标本采集和处理。在学习具体实验方法的同时,学习者还应明确动物实验的基本过程以及实验动物使用的基本原则。

  • 第三章病毒核酸检测与分析技术

    本章介绍了核酸杂交技术、核酸扩增技术、基因芯片技术、病毒基因分型技术的原理和方法,探讨了病毒核酸变异分析的方法及应用。

  • 3.1核酸杂交技术

    本节主要学习核酸杂交技术的原理、探针的标记、Southern blotting和Northern blotting的方法学等内容。

  • 3.2核酸扩增技术

    本节重点讲述PCR技术的原理、引物的设计和条件优化,特别是Real-time qPCR定量的原理和优点以及其他核酸扩增技术的工作原理。

  • 3.3基因芯片技术

    本节主要介绍基因芯片技术的工作原理、检测技术及其在病毒学检验中的应用。

  • 3.4病毒基因分型技术

    本节讲述了病毒基因及基因组、基因型的定义和基因型分析技术及其基因分型的意义。

  • 3.5病毒核酸变异分析

    本节介绍病毒核苷酸序列变异的生物学基础,病毒核苷酸序列变异分析中靶标序列的选择策略与方法。

  • 第四章病毒抗原与抗体检测技术

    病毒抗原与抗体检测技术是病毒感染性疾病病原学诊断的重要辅助方法。这类方法包括免疫荧光技术、酶免疫技术、放射免疫技术,以及病毒血清学试验方法。通过检测病毒在适宜标本中的特异性抗原或者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明确受试者体是否存在病毒颗粒,并对疾病的临床阶段进行判断,辅助疾病的诊断,指导临床治疗。

  • 4.1病毒抗原与抗体检测技术概述

    不同病毒抗原的组成各不相同。感染人体后,病毒通过复制在宿主细胞内大量增殖,其合成的特异性抗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体。因为这一过程有其特定的规律性,所以病毒学检验可以通过免疫学方法检测特定临床阶段的抗原或抗体,辅助病原学诊断。

  • 4.2免疫荧光技术、酶免疫技术、放射免疫技术

    免疫荧光技术、酶免疫技术、放射免疫技术以荧光、酶或者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单克隆抗体或特异性抗原为工具,观察特异性抗原与特异性抗体的结合,明确相应的特异性抗原或抗体的存在。这些技术的自身特点也决定了其应用范围以及试验方法。

  • 4.3病毒血清学试验方法

    病毒血清学试验方法包括红细胞凝集及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等,通过对待检血清的倍比稀释,以及每种试验方法特定的抗原抗体结合的观察方式,对待检血清的抗体或抗原种类和抗体或抗原的滴度进行定性与半定量检测。

  • 第五章电子显微镜观察技术

    电子显微镜技术是为数不多的病毒形态学观察手段,是病毒学检验重要的检测技术。通过对标本的适当处理和染色,电子显微镜以电子束为“光源”,通过电子光学系统的聚焦与成像,显示病毒的形态与结构,被用于病毒的科学研究和病原学诊断。

  • 5.1电子显微镜观察技术

    电子显微镜技术是为数不多的病毒形态学观察手段,是病毒学检验重要的检测技术。通过对标本的适当处理和染色,电子显微镜以电子束为“光源”,通过电子光学系统的聚焦与成像,显示病毒的形态与结构,被用于病毒的科学研究和病原学诊断。

  • 第六章病毒的分类、命名与复制特点

    病毒的种类繁多,其分类与命名经历了一个无序与漫长的过程。依据病毒的形态、结构与核酸类型的分类系统被广泛认可和使用。其中,病毒的核酸类型是病毒分类及命名的重要依据。同时,病毒的核酸类型也决定了其在宿主细胞内的增殖过程以及致病机制。

  • 6.1病毒的分类、命名与复制特点

    病毒的种类繁多,其分类与命名经历了一个无序与漫长的过程。依据病毒的形态、结构与核酸类型的分类系统被广泛认可和使用。其中,病毒的核酸类型是病毒分类及命名的重要依据。同时,病毒的核酸类型也决定了其在宿主细胞内的增殖过程以及致病机制。

  • 第七章呼吸道感染病毒及其检验

    呼吸道病毒感染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本章主要讲述了呼吸道病毒感染的主要临床表现及相应标本的采集方法,重点介绍流感病毒和冠状病毒的生物学和流行病学特征及实验室检测的方法。

  • 7.1临床表现与标本采集

    呼吸道病毒感染主要临床表现有感冒、咽炎、气管炎和中耳炎等,严重者可引起急性呼吸道综合征。相应可以采集的临床样品包括鼻/咽拭子及含漱液、痰液、鼻咽抽吸物、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血液和胸腔穿刺液等。

  • 7.2流感病毒的生物学和流行病学特征

    本节讲述了人流感病毒的形态结构、基因组、分型与变异等生物学特征和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间分布等流行病学特征。

  • 7.3冠状病毒的生物学和流行病学特征

    本节介绍了冠状病毒的形态结构、基因组、分型与变异等生物学特征和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间分布等流行病学特征。

  • 7.4实验室检测

    本节讲述呼吸道感染病毒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包括标本类型与处理方式、病毒直接检测方法、分离培养方法、分型鉴定方法和血清学诊断的方法。

  • 第八章胃肠道感染病毒及其检验

    胃肠道感染病毒是一大类通过胃肠道感染和传播的病毒,其种类繁多,根据致病特点可将其分成肠道病毒和腹泻病毒。本章内容包括胃肠道感染病毒的临床表现、生物学特性、流行病学特点,以及病毒的实验室检测。上述内容相互联系,且均与病毒的实验室检测息息相关。

  • 8.1肠道病毒及其检验

    肠道病毒属于小RNA病毒,其种类较多,主要通过胃肠道感染和传播,并导致肠道外器官组织的感染和损伤,临床表现复杂。肠道病毒的检验过程包括:适宜标本的采集、运送与保存;样品的处理;病毒的分离培养与鉴定;病毒抗原或抗体的检测;病毒的核酸检测。在实际工作中,应当根据检验目的选择方法,所以上述方法有不同程度的应用。

  • 8.2腹泻病毒及其检验

    腹泻病毒是多种病毒的总称,包括轮状病毒、杯状病毒、星状病毒和肠道腺病毒,通过胃肠道感染并导致胃肠道疾病。腹泻病毒的检验过程包括:适宜标本的采集、运送与保存;样品的处理;病毒的分离培养与鉴定;病毒抗原或抗体的检测;病毒的核酸检测。不同的病毒选择的方法各部相同,需要学习者认真思考和辨析。临床上,对近几年流行的轮状病毒与诺如病毒的检验程序与技术较为成熟。

  • 第九章皮肤和黏膜感染病毒及其检验

    皮肤和黏膜感染病毒种类繁多,本章主要以痘病毒、疱疹病毒及乳头瘤病毒为例讲述了其临床表现,相应标本的采集方法,生物学和流行病学特征及实验室检测的方法等内容。

  • 9.1临床表现与标本采集

    皮肤和黏膜感染病毒所致疾病临床表现类型有天花、单纯疱疹、水痘和带状疱疹、皮肤疣等。检测常采集的标本有水疱液、咽喉拭子、阴道拭子等。

  • 9.2痘病毒和乳头瘤病毒的生物学和流行病学特征

    本节分别介绍了痘病毒和乳头瘤病毒的形态结构、基因组、分型与变异等生物学特征和传染源、传播途径等流行病学特征。

  • 9.3疱疹病毒的生物学和流行病学特征

    本节讲述了疱疹病毒的共同特征,以单纯疱疹病毒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为代表,分别介绍了它们的生物学特征和流行病学特征。

  • 9.4实验室检测

    本节主要讲述天花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和人乳头瘤病毒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包括标本类型与处理方式、病毒直接检测方法、分离培养方法、分型鉴定方法和血清学诊断的方法。

  • 第十章眼部及心血管感染病毒与检验

    眼部及心血管感染病毒是以靶器官为依据的一种分类方式。在系统病毒分类系统中,导致眼部及心血管感染的病毒包括:腺病毒、疱疹病毒、乳头瘤病毒、痘病毒、反转录病毒、弹状病毒、肠道病毒、流感病毒等。因为眼睛与心血管系统是人体重要的器官组织,病毒感染所导致的疾病对被感染者有较大的危害,所以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明确病毒的种类、生物学特性、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以及病毒的实验室检测。

  • 10.1眼部感染病毒及其检验

    多种病毒可以导致单独的眼部感染或其他系统感染相关的眼部疾病。多种病毒如腺病毒、疱疹病毒等在其他章节进行了详细介绍,本章则以狂犬病毒为蓝本讲解的相关内容。眼部疾病的临床表现特异,所感染病毒具有特殊的流行病学特征,病毒检验的过程也有独特之处。同时,狂犬病的病死率近乎100%,其预防与治疗的方法需要学习者明确并掌握。

  • 10.2心血管感染病毒及其检验

    引起心血管感染的病毒最常见的有腺病毒、细小病毒B19、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主要导致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起病隐秘,临床表现差异较大的严重威胁感染者生命的疾病。由于感染靶器官特殊的解剖位置,针对心血管感染病毒的实验室检测受限于标本的采集难度以及诸多病毒的鉴别诊断,所以需要其它实验方法的辅助,例如血清酶学检查、病理学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以及磁共振成像技术。

  • 第十一章肝炎病毒及其检验

    肝炎病毒是指一组主要侵犯肝脏引起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目前公认人类肝炎病毒主要有5种,包括: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肝炎病毒。

  • 11.1概述

    常见的人类肝炎病毒主要有5种,它们在大小、基因组、传播途径、引起主要疾病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特征。

  • 11.2甲型肝炎病毒

    甲型肝炎病毒(HAV)属于小RNA病毒科嗜肝病毒属,为肠道病毒72型。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引起甲型肝炎,甲型肝炎为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

  • 11.3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HBV)为嗜肝DNA病毒,是病毒性肝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引起乙型肝炎,是危害人类健康最为严重的一种病毒性肝炎。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接触传播等。

  • 11.4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HCV)属于黄病毒科的肝病毒属,是丙型肝炎的病原体,也是肠道外传播非甲非乙型肝炎的主要病原体,常引起肝炎慢性化。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密切接触传播等。

  • 第十二章出血热病毒及其检验

    出血热是一类以发热、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具有高死亡率和高传染性的严重疾病。导致出血热的病毒包括:布尼亚病毒科、黄病毒科、丝状病毒科和砂粒病毒科。其中丝状病毒科的埃博拉病毒是一种肆虐于西部非洲并威胁全球人群健康的四级危险度的病毒。针对此类病毒的诊断与防控,本章介绍了出血热相关病毒的种类、临床表现、标本采集、生物学特性、流行病学特征以及实验室检测与预防控制的相关内容。

  • 12.1出血热病毒的种类、临床表现与标本采集

    出血热病毒种类较多,不同种类病毒感染人体后会出现不同特征的临床表现。在对疾病进行病原学检验时,需要根据病毒的致病机制与疾病的临床表现采集事宜的标本,并注意标本的采集方法、运送、保存,以及生物安全问题。

  • 12.2出血热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与流行病学特征

    掌握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为理解病毒实验室诊断的检测对象打下理论基础。明确病毒感染所导致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科学有效防控相应疾病。

  • 12.3出血热病毒的实验室检测和预防控制

    以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临床表现为依据,选择适宜的标本类型,根据检验目的选择检测方法,并合理解释实验结果。以病毒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依据,明确疾病的一般性预防控制措施与特殊措施,了解疾病治疗方法。

  • 第十三章虫媒病毒及其检验

    虫媒病毒是指一些通过吸血节肢动物叮咬敏感脊椎动物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及人兽共患病的一群病毒,包括不同基因组的许多病毒家族。本章以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登革病毒为例重点介绍对公众健康影响较大的虫媒传染病病毒的临床表现及标本采集、生物学特征、流行病学特征、实验室检测方法。

  • 13.1临床表现与标本采集

    本节主要讲述了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和登革病毒所致疾病的临床表现和标本类型与采集方法。

  • 13.2常见虫媒病毒的生物学和流行病学特征

    本节主要讲述了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和登革病毒的形态结构、基因组、分型等生物学特征和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等流行病学特征。

  • 13.3虫媒病毒的实验室检测

    本节主要讲述了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和登革病毒的标本处理方法和实验室检测方法。

  • 第十四章反转录病毒及其检验

    反转录病毒是一类含有反转录酶的RNA病毒。可分为正反转录病毒亚科和泡沫反转录病毒亚科2个亚科。严重威胁人群健康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属于正反转录病毒亚科慢病毒属。这类病毒在人体内靶细胞中的复制过程存在反转录与整合的过程,并导致靶细胞的破坏或转化,导致特定临床表现的疾病。针对此类病毒特别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检验,学习者需要明确生物安全的要求,严格遵循检验程序,依照相关技术规范,依据感染者的临床表现选择对应的检测方法与检测项目。

  • 14.1反转录病毒的分类与命名、临床表现与标本采集

    反转录病毒的种类较多,明确其种类与命名。不同种类病毒感染人体后会出现不同特征的临床表现。在对疾病进行病原学检验时,需要根据病毒的致病机制与疾病的临床表现采集事宜的标本,并注意标本的采集方法、运送、保存,以及生物安全问题。

  • 14.2HIV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和流行病毒学特征

    掌握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为理解病毒实验室诊断的检测对象打下理论基础。明确病毒感染所导致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科学有效防控相应疾病。

  • 14.3HIV的实验室检测

    以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临床表现为依据,选择适宜的标本类型,根据检验目的选择检测方法,并合理解释实验结果。

  • 14.4艾滋病的预防与治疗

    以病毒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依据,明确疾病的一般性预防控制措施,熟悉疾病治疗方法。

  • 第十五章朊粒及其检验

    朊粒病是一种慢性退行性、 致死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人类及多种动物可通过遗传因素、后天环境或自身行为感染朊粒病。本章介绍了朊粒病的临床表现及标本采集、生物学特征、流行病学特征、实验室检测方法。

  • 15.1临床表现与标本采集

    朊粒病潜伏期较长,病程进展迅速,死亡率100%,临床表现以痴呆、震颤、共济失调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主。本节主要讲述了人和动物朊粒病的临床表现和标本类型与采集方法。

  • 15.2朊粒生物学和流行病学特征

    朊粒病的传染因子是自身表达的结构异常的朊粒蛋白。本节在生物学特性中讲述了正常朊蛋白和朊粒的区别,在流行病学特征中讲述了朊粒的传染源和传播方式。

  • 15.3实验室检测

    朊粒病检测样本类型包括脑组织、脑脊液等。其临床诊断可根据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病理学检查、生物标记物14-3-3 蛋白以及基因检测等进行判断,目前朊粒病的确诊主要通过免疫组化、免疫印迹检测脑组织中的PrPSc。

  • 开始学习
  • 绪章  作业测试
    绪章绪论

    0.1 绪论

    0.2 新发传染病的检测策略

    视频数2
  • 第一章  作业测试
    第一章 细胞培养技术

    1.1 细胞培养概述

    1.2 细胞培养技术

    1.3 细胞培养技术在病毒学检验中的应用

    视频数3
  • 第二章  作业测试
    第二章 鸡胚和动物接种技术

    2.1 鸡胚接种技术概述

    2.2 鸡胚的接种途径及方法

    2.3 动物接种技术概述

    2.4 实验动物常用基本操作技术

    视频数4
  • 第三章  作业测试
    第三章 病毒核酸检测与分析技术

    3.1 核酸杂交技术

    3.2 核酸扩增技术

    3.3 基因芯片技术

    3.4 病毒基因分型技术

    3.5 病毒核酸变异分析

    视频数5
  • 第四章  作业测试
    第四章 病毒抗原与抗体检测技术

    4.1 病毒抗原与抗体检测技术概述

    4.2 免疫荧光技术、酶免疫技术、放射免疫技术

    4.3 病毒血清学试验方法

    视频数3
  • 第五章  作业测试
    第五章 电子显微镜观察技术

    5.1 电子显微镜观察技术

    视频数1
  • 第六章  作业测试
    第六章 病毒的分类、命名与复制特点

    6.1 病毒的分类、命名与复制特点

    视频数1
  • 第七章  作业测试
    第七章 呼吸道感染病毒及其检验

    7.1 临床表现与标本采集

    7.2 流感病毒的生物学和流行病学特征

    7.3 冠状病毒的生物学和流行病学特征

    7.4 实验室检测

    视频数4
  • 第八章  作业测试
    第八章 胃肠道感染病毒及其检验

    8.1 肠道病毒及其检验

    8.2 腹泻病毒及其检验

    视频数7
  • 第九章  作业测试
    第九章 皮肤和黏膜感染病毒及其检验

    9.1 临床表现与标本采集

    9.2 痘病毒和乳头瘤病毒的生物学和流行病学特征

    9.3 疱疹病毒的生物学和流行病学特征

    9.4 实验室检测

    视频数4
  • 第十章  作业测试
    第十章 眼部及心血管感染病毒与检验

    10.1 眼部感染病毒及其检验

    10.2 心血管感染病毒及其检验

    视频数8
  • 第十一章  作业测试
    第十一章 肝炎病毒及其检验

    11.1 概述

    11.2 甲型肝炎病毒

    11.3 乙型肝炎病毒

    11.4 丙型肝炎病毒

    视频数7
  • 第十二章  作业测试
    第十二章 出血热病毒及其检验

    12.1 出血热病毒的种类、临床表现与标本采集

    12.2 出血热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与流行病学特征

    12.3 出血热病毒的实验室检测和预防控制

    视频数3
  • 第十三章  作业测试
    第十三章 虫媒病毒及其检验

    13.1 临床表现与标本采集

    13.2 常见虫媒病毒的生物学和流行病学特征

    13.3 虫媒病毒的实验室检测

    视频数3
  • 第十四章  作业测试
    第十四章 反转录病毒及其检验

    14.1 反转录病毒的分类与命名、临床表现与标本采集

    14.2 HIV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和流行病毒学特征

    14.3 HIV的实验室检测

    14.4 艾滋病的预防与治疗

    视频数4
  • 第十五章  作业测试
    第十五章 朊粒及其检验

    15.1 临床表现与标本采集

    15.2 朊粒生物学和流行病学特征

    15.3 实验室检测

    视频数3
  • 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