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
5000+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5/12
开课时间2025/02/24 - 2025/07/05
课程周期19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一、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

“4G改变生活,5G改变世界”,信息通信技术(ICT)正深刻改变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通信原理》是信息通信类专业的核心课和考研课,是从基础到专业、理论到应用的衔接桥梁, 对培养学生通信领域的问题分析与综合应用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这门课的主题是关于什么?

本课程主要讲授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原理及分析方法,在前期建设的基础上,持续优化更新,形成了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包”,包括:各章节内容的“学习指导”、“PPT语音课件”和“重难点教学视频”以及“单元测验”等。其中,“重难点教学视频”提取了通信原理学习中的重难点问题、实验、独立实践和知识拓展等,涉及以下内容:

1、通信系统的质量指标;

2、模拟线性调制的典型方法及抗噪声性能分析,宽带调频方法;

3、模拟信号数字化中的PCM信号形成与改进;

4、数字基带信号码型(HDB3码)的特点,简单二元码的功率谱分析,码间串扰问题,二元码误比特率的分析;

5、二进制差分相移键控,二进制数字调制的抗噪声性能分析以及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原理;

6、正交频分复用原理;

7、线性分组码的编译码原理;

8、循环码的编码和译码;

9、实验-PCM编译码与时分复用;

10、独立实践环节-无线通信综合实践;

11、知识拓展-5G中的通信原理。

在学习上述学习资源的同时,建议学习者配套使用主讲教师团队主编的教材——《通信原理简明教程》(第4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通信原理简明教程》(第4版)学习辅导与习题解答(清华大学出版社)作为参考和指导,进一步系统学习通信原理的基本知识。该教材是课程组20年来坚持不懈修订和优化的成果,第3版于2014年获批为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

三、学习这门课可以获得什么?

    本课程定位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将通信系统中调制、编码、传输等最核心的内容,按照“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组织,突出通信技术的基础性和传承性,并以前沿性与创新性内容为拓展,使学习者在掌握通信系统中基本概念、问题建模和系统分析的一般方法的同时,帮助他们从前人的积累中获得启迪,将以往的知识和经验作为以后创造的支撑,“通古今之变,识旧物而言新”,培养高阶思维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四、这门课有什么特色和亮点。


1.授人以渔,培养解决问题的思维与方法

 当前,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唯有具备科学的思维方法、学习能力,才能应对未来的各种不确定性。因此,相比于知识本身,求知的过程更为珍贵。本课程围绕通信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突出问题的矛盾和冲突,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积累,反向推理解决方案,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不忘初心,十八年来坚持教学资源建设

 我国地方院校体量巨大,主要培养应用型和工程型人才。课程组主编的《通信原理简明教程》针对应用型本科层次,在理论上结合实用性,在数学推导中结合物理意义,突出“值得读和读得懂”,累计销量近20万册,全国200多家院校使用,第3版获批为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

综上,本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将原理和新兴技术相关联,增加5G理论和关键技术的解析。将教材的优势与线下教学的长期积累有机结合,通过在线课程进行辐射共享,形成了定位明确的高水平教学资源体系。

本课程先后入选北京市级和校级优质课程以及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获批2019年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2020年入选首批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课程组编写的教材——《通信原理简明教程》入选“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清华大学出版社,累计销量超过14万册),并结合在线课的建设成果,已出版数字化新形态教材(第4版),2020年入选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课件(重点)。

“五位一体”融合式在线教学设计探究-以《通信原理》课程为例,于2021年获得北京教育信息化应用优秀案例及研究成果。

课程组成员多次获国家和市级教学成果奖、“学生最喜爱的教师”、校级优秀主讲教师、教学名师以及北京高校优秀德育工作者等称号。

课程大纲
第一周第1章绪论(对应教材第1章)
1.1绪论-语音课件
1.2数字通信系统的质量指标(对应教材第1.5节)-视频
1.3单元测验
第二周第2章模拟线性调制系统(1)(对应教材3.1、3.2节)
2.1模拟线性调制系统-语音课件
2.2典型例题分析(对应教材例题3-1和习题3-5)-视频
2.3多级滤波法形成单边带信号-视频
2.4希尔伯特变换与相移法形成单边带信号-视频
2.5残留边带滤波器特性分析-视频
第三周第2章模拟线性调制系统(2)(对应教材第3.3节)
2.6线性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语音课件
2.7典型例题分析(对应教材例题3-3和3-4)-视频
2.8模拟线性调制系统-单元测验
第四周第3章模拟非线性调制系统(1)(对应教材第3.4、3.5节)
3.1模拟非线性调制系统-语音课件
3.2宽带调频的方法:阿姆斯特朗法-视频
3.3调频系统的抗噪声性能及总结-语音课件
第五周第3章模拟非线性调制系统(2)(对应教材第3.4、3.5节)
3.4典型例题分析(对应教材例题3-7和3-8)-视频
3.5加重技术-视频
3.6模拟非线性调制系统-单元测验
第六周第4章模拟信号的数字化(1)(对应教材第4章)
4.1模拟信号的抽样-语音课件
4.2模拟信号的量化-语音课件
4.3典型例题分析(对应教材例题4-1、4-2、4-3)-视频
4.4A律压缩特性与折线近似-视频
第七周第4章模拟信号的数字化(2)(对应教材第4章)
4.5A律PCM编码-语音课件
4.6脉冲编码调制系统-语音课件
4.7PCM信号的码元速率和带宽-视频
第八周第4章模拟信号的数字化(3)(对应教材第4章)
4.8差分脉码调制原理-视频
4.9增量调制-语音课件
4.10通信原理实验-PCM编译码与时分复用-视频
4.11模拟信号的数字化-单元测验
第九周第5章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1)(对应教材第5章)
5.1数字基带信号的码型-语音课件
5.2HDB3码的编码规则-视频
5.3数字基带信号的频谱分析-视频
5.4典型例题分析(对应教材例题5-1、5-2)-视频
第十周第5章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2)(对应教材第5章)
5.5无码间串扰的传输条件-视频
5.6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视频
5.7典型例题分析(对应教材例题5-4、5-6、5-7)-视频
5.8部分响应基带传输系统-语音课件
第十一周第5章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3)(对应教材第5章)
5.9二元码误比特率的分析-视频
5.10典型例题分析(对应教材例题5-9、5-10、5-11)-视频
5.11扰码和解扰
5.12眼图与总结-语音课件
5.13均衡
5.14单元测验
第十二周第6章数字信号的调制传输(1)(对应教材第6章
6.1二进制数字调制-语音课件
6.2二进制差分相移键控-视频
6.3二进制数字调制的抗噪声性能-语音课件
6.4典型例题分析(对应教材例题6-1、6-2、6-3)-视频
第十三周第6章数字信号的调制传输(2)(对应教材第6章)
6.5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语音课件
6.6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原理-视频
6.7多进制数字调制及总结-语音课件
6.8单元测验
第十四周第7章现代数字调制技术(对应教材第7章)
7.1四相相移键控-语音课件
7.2最小频移键控-语音课件
7.3正交幅度调制-语音课件
7.4正交频分复用-语音课件
7.5正交频分复用原理-视频
7.6毫米波通信技术-视频
7.75G的新型调制技术-语音课件
第十五周第8章差错控制编码(对应教材的第8章)
8.1差错控制编码的基本概念-语音课件
8.2线性分组码编码-视频
8.3线性分组码译码-视频
8.4循环码的编码和译码-视频
8.55G信道编码技术及其标准化-视频
8.6单元测验
第十六周第9章通信原理综合实验-无线通信综合实践
9.1小型卫星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