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高等工业学校本科机械类和近机类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门必修的技术基础课。本课程主要研究各种机械的一般共性问题,即机构的组成原理、运动学及机器动力学和常用机构的分析与设计,以及机械传动系统方案设计等问题。
课程内容:
针对大纲和专业培养目标要求,把课程内容分为机构分析和机构设计两大模块,其中机构分析模块包括:机构的结构分析,机构的运动分析,平面机构的力分析,机械的效率和自锁,机械的平衡,机械速速波动调节;该模块理论性强,调动的理论力学知识多,理论教学难度大;在教学中多举例,以来自工程实际的案例为主,采用探究式、分组任务等多种教学方法,实时调动理论力学知识点展开教学。
机构设计模块包括:凸轮机构及其设计,连杆机构及其设计,齿轮机构及其设计,齿轮系及其设计,工业机器人及其设计,机械传动系统方案设计;该模块实践性强,与机械制图联系密切,实践教学难度大;在教学中借助常用机构和通用零部件的动画、视频,用多种教学方法展开教学。
教学组织实施:
采用知识图谱赋能的混合式教学总体设计,教师在开课前完成线上MOOC的知识图谱,让课程知识结构可视化、课程资源科学组织、课程教学精准和高效,知识颗粒化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提高学生内驱力。
混合式教学实施三部曲:课前、课中和课后。
课程的定位和作用:
课程于2021年11月和2022年4月,由学银在线作为优质课程,分别收录为两个不同类别的机械原理示范教学包,助力全国高校其他老师建课和教学。
本课程在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全局中,具有增强学生对机械技术工作的适应能力和开发创造能力的作用。
教学环节:
1.理论教学:课堂讲授(48学时),其中,12学时线上教学,36学时线下教学。
2.实践教学:实验教学——机械原理实验教学(8学时,与机械设计等专业课程实验放在一起,组成一门实验实训课程。);
课程设计——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两周,独立设课);
3.第二课堂:课外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与制作竞赛活动、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研究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