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
病理生理学
1000+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5/21
开课时间2025/03/08 - 2025/07/11
课程周期18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临床医生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实践中,不仅依据各种物理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的结果,还要依靠清晰的辨证思维能力,将所学知识应用于临床,从而判断疾病的发展和预后。作为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病理生理学已经成为人们认识疾病、战胜疾病的重要理论体系。其不仅诠释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揭示疾病的发展规律和机制,还训练了医务工作者的全面、辨证地判断疾病发展的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在这些复杂的疾病症状和体征中,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发现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特点,从而为疾病的正确诊断和治疗指明方向。

       本课程包括绪论和疾病概论、基本病理过程及各器官病理生理学三大部分,共计12章、60个知识点。授课教师通过视频、课件等多种教学方法讲授了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酸碱平衡紊乱、缺氧、休克、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临床常见的病理过程的发生原因、诱因、机制及对机体影响,同时配有大量测试题以巩固所学知识,讲授典型病例以锻炼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设立讨论以开拓学员的视野及答疑解惑,使医学生具备丰富的医学理论知识和出众的的临床思维能力。

课程大纲

绪论

  • 1.1 绪论

疾病概论

  • 2.1 疾病的相关概念
  • 2.2 病因与条件
  • 2.3 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 2.4 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
  • 2.5 疾病的转归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 3.1 水钠代谢紊乱
  • 3.2 钾代谢紊乱

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

  • 4.1 酸碱平衡及其调节机制
  • 4.2 常用的检测指标及分类
  • 4.3 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
  • 4.4 分析酸碱平衡紊乱的基本思路

发热

  • 5.1 概述
  • 5.2 发热的病因和机制
  • 5.3 机体的代谢与功能改变
  • 5.4 病例分析

缺氧

  • 6.1 概念及常用血氧指标
  • 6.2 原因和发病机制
  • 6.3 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休克

  • 7.1 病因及分类
  • 7.2 发生机制
  • 7.3 机体的代谢与功能变化
  • 7.4 病例分析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 8.1 血液凝固机制
  • 8.2 概念及分期
  • 8.3 病因和发病机制
  • 8.4 影响因素
  • 8.5 分期和分型
  • 8.6 对机体影响
  • 8.7 病例分析

心功能不全

  • 9.1 概念、病因及诱因
  • 9.2 分类
  • 9.3 机体的代偿反应
  • 9.4 发生机制
  • 9.5 临床表现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 9.6 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 9.7 病例分析

肺功能不全

  • 10.1 病因和发病机制
  • 10.2 主要功能代谢变化
  • 10.3 病例分析

肝性脑病

  • 11.1 概念与分期
  • 11.2 发病机制
  • 11.3 诱因与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 11.4 病例分析

肾功能不全

  • 12.1 肾功能不全的基本发病环节
  • 12.2 急性肾衰竭
  • 12.3 慢性肾衰竭